首页> 中文学位 >表面改性静电纺丝PCU支架用于小口径血管的研究
【6h】

表面改性静电纺丝PCU支架用于小口径血管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医用聚氨酯材料

1.2静电纺丝技术概述

1.3静电纺丝装置

1.4静电纺丝过程的影响因素

1.5静电纺丝技术用于制备小口径血管支架

1.6表面改性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1.7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表面接枝 PEGMA 改善电纺 PCU 支架生物相容性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3结果与讨论

2.4小结

第三章 表面接枝明胶改善电纺PCU支架生物相容性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3结果与讨论

3.4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发挥静电纺丝技术的独特优势,制备具有合适物理机械性能的仿生支架作为小口径血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碳酸酯聚氨酯三维纤维小孔径血管支架,并通过聚合接枝改性方法对支架的表面进行了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用作小口径血管支架。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形貌结构良好的PCU纤维支架,为了改善PCU疏水性的缺点,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在纤维表面接枝亲水性材料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并设计了由控制单体的投入量来控制链段的长度,并探究了链段长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为了提高PCU纤维支架表面的生物形容性,本文又利用戊二醛交联接枝方法将明胶这一天然生物蛋白质高分子引入到了纤维表面,并将PEGMA作为中间臂,将其羟基位点转化为接枝明胶活性位点,放大了明胶的接枝密度,并进一步比较探讨了明胶接枝量对其改性效果的影响。
  采用SEM观察改性过程对电纺丝骨架结构形貌的影响;通过水接触角实验来表征支架表面的亲水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方法,表征改性前后样品的化学性质的变化,从化学组成角度表征改性过程对材料表面性质的影响;利用血小板吸附实验、溶血测试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试,表征改性样品血液相容性的变化;通过接种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来表征改性支架的细胞相容性。
  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改性方法在均没有破坏电纺血管支架的骨架结构,并有效地改善了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与改性前相比,改性支架表面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粘附,溶血率也有所降低,APTT时间有所延长,表明改性支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内皮细胞在改性后支架表面粘附、生长、增殖良好,能在表面形成单层细胞层。通过研究,本文改性的电纺支架为作为小口径血管提供了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