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36年红军东征研究
【6h】

1936年红军东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意义

1.2学术研究现状

1.3论文的基本思路

1.4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红军东征的时局背景分析

2.1国际形势:积极打通国际路线

2.2国内形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

第三章 何以出陕 何以入晋

3.1何以出陕:面临军事经济重重困境

3.2何以入晋:化被动为主动一举多得

第四章 红军东征的经过

4.1决策部署过程

4.2东征的筹备工作、战斗过程和结果

4.3阎锡山、蒋介石、日本等各方力量的反应

4.4东征期间中共的统一战线工作

第五章 红军回师西渡

5.1审时度势,及时西撤

5.2天时人和,终得保全

5.3以退为进,步步为营

第六章 关于红军东征结果和意义的评析

6.1红军东征得失论述

6.2红军东征的后续影响

6.3对红军东征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析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之后,仍面临着重重困境。陕北贫瘠闭塞,经历了长途跋涉征战的红军队伍得不到补充给养,战斗力难以恢复;蒋介石全面部署清剿西北地区红军,陕北根据地周围国民党大军四面封锁。如何生存发展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实现长远战略目标成为红军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红军东征的时局背景复杂敏感。苏联援助计划的吸引、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以及自身面临的困境促使中共做出了东征山西的战略决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号为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东征战役开始后,红军、阎锡山、蒋介石三股不同立场和利益角度的力量齐聚山西,必然引起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和周旋。红军主力东去之后,为免除后顾之忧,中共加快了与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的统战工作,也为日后联合抗日打下了基础。
  作战形势不利后,红军审时度势,回师西渡,虽未能达成接通苏联和在山西建立根据地的目标,但以退为进,争取了与阎锡山、蒋介石联合抗日的可能,也不失为一种保存自身的良策。由此可见,红军东征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只有将其相关的种种联系一一厘清,才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东征这段历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