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桦褐孔菌中多糖及其复合物构效关系研究
【6h】

桦褐孔菌中多糖及其复合物构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植物多糖及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1.1多糖提取前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1.2多糖的提取方法

1.3多糖的分离方法

1.4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1.5多糖结构的修饰

1.6多糖的生物活性

1.7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1.8课题意义

第二章 超微粉碎对桦褐孔菌及其有效成分理化特性的影响

2.1引言

2.2实验材料与仪器

2.3实验方法

2.4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桦褐孔菌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3.1引言

3.2实验材料与仪器

3.3实验方法

3.4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桦褐孔菌多糖铁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1引言

4.2实验材料与仪器

4.3实验方法

4.4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 Pilat),又名桦孔菌、白桦茸,是一种寄生于桦树上的白色腐生菌,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波兰等北纬45°-50°地区,16世纪以来,桦褐孔菌广泛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为了促进桦褐孔菌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对桦褐孔菌的预处理、有效成分的提取、桦褐孔菌多糖及其复合物构效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
  首先,本文将球磨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桦褐孔菌原料的预处理过程,通过研究表明超微粉碎预处理后桦褐孔菌中三萜提取物得率未见明显提高(P>0.05),但粗多糖、粗多酚得率提高2-5倍,且上述三种成分的抗氧化性也随之增强。经超微粉碎处理后的桦褐孔菌粉末的松密度、休止角、滑动角、水溶性指数、膨胀度相对升高(P<0.05),持水力及持油力值显著减小(P<0.05),电镜扫描图显示其表观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本文通过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喂以不同剂量桦褐孔菌多糖(300、600、900mg/kg),考察桦褐孔菌多糖的降糖降脂效果,结果显示桦褐孔菌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肝糖原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此外,桦褐孔菌多糖能提高肝脏及肾脏中抗氧化酶活性,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减弱糖尿病小鼠组织的氧化性损伤。
  最后,本文合成了桦褐孔菌多糖铁复合物,并优化其制备条件为:桦褐孔菌多糖与氯化铁质量比为3:5,pH为10,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h,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桦褐孔菌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可达到19.40%。三价铁的定性鉴别实验证实桦褐孔菌多糖与铁互相结合而非物理性混合。桦褐孔菌多糖经金属铁络合修饰后,其表观形态、粘度、粒径分布均有明显变化。FTIR结果表明铁离子可能通过多糖结构中的羟基与多糖进行络合,且桦褐孔菌多糖中有类似FeOOH的结构。桦褐孔菌多糖铁复合物EPR谱中有g≈2.0和g≈4.3的两个共振吸收峰,表明其可能具有四面体配位铁及八面体配位铁结构。圆二色谱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与铁离子络合后,分子构象发生变化。此外,在体外试验中,桦褐孔菌多糖铁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溶出度(97%),且表现出较高的DPPH活性(IC50=114.8μg/mL)及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IC50=156.3μg/mL)。
  综上所述,球磨超微粉碎技术可应用于桦褐孔菌原料的预处理,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桦褐孔菌多糖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桦褐孔菌多糖经金属铁修饰后,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补铁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