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等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京津典型区域的污染分布
【6h】

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等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京津典型区域的污染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概述

1.1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1.2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用途

1.3环境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来源

2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生物富集

3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生态毒性

4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雌激素效应

5环境样品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分析方法

5.1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5.2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分析方法

6环境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6.1大气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6.2地表水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6.3地下水和饮用水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6.4污水、污泥和沉积物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6.5环境生物样品和其它样品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7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7.1吸附

7.2生物降解

7.3氯化作用

7.4其它降解过程

8各国对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污染的对策

9本文的立题思想

第二章GC-MS-SIM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分析方法研究

1引言

2实验部分

2.1试剂

2.2仪器

2.3色谱条件

2.4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萃取方法和萃取剂的选择

3.2检测仪器的选择

3.3衍生试剂和衍生条件的选择

3.4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的定性分析

3.5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的定量分析

3.6方法的回收率和重复性

4本章小结

第三章GC-MS-SIM同时测定典型区域天津海河水体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1引言

2实验部分

2.1样品采集

2.2试剂与仪器

2.3色谱条件

2.4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海河干流污染调查

3.2海河水样的定量分析

3.3天津海河四次采样结果分析

4本章小结

第四章天津海河水样中壬基酚异构体的分布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3.1 NP异构体和NP衍生物异构体的分离

3.2 NP异构体组分的定量分析

3.3 NP异构体组分在不同浓度标准溶液中的贡献比例

3.4 NP异构体组分在不同水样中的贡献比例

3.5 NP异构体各组分在环境水样中的分布

4本章小结

第五章GC-MS-SIM同时测定典型区域水体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第一节官厅水库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4小结

第二节污水处理流程中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浓度分布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4小结

第六章天津海河沉积物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

1引言

2实验部分

3结果与讨论

3.1定量分析沉积物中TOC含量

3.2定量分析沉积物中BPA浓度水平

3.3天津海河沉积物中TOC含量与BPA浓度的相关关系

3.4海河水样中污染物浓度与其沉积物中TOC含量的相关关系

3.5海河水样中BPA浓度与其沉积物中BPA浓度的相关关系

4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首次建立了以三氟乙酸酐为衍生剂,能够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OP、NP和BPA的GC-MS-SIM高灵敏的分析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典型区域天津海河包括海河干流及大沽排污河水体中OP、NP和BPA的浓度水平和分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考察.对海河四次采样结果还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采用了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均与直观对比分析结果一致.其次,对另一典型区域官厅水库中OP、NP和BPA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用GC-MS-SIM还分析了天津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流程中OP、NP和BPA的浓度分布.用GC-MS-SIM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11个NP(4-nonylphenol)异构体组分在环境水体(天津海河第一次采样)中的浓度分布.研究表明优势异构体组分相对于NP总体的贡献比例顺序为NP3>NP6>NP4>NP2.在不同的水样中,同一NP异构体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同,同一水样中不同NP异构体组分的浓度分布也不一样.NP异构体组分在水样中浓度分布在2.6-151.2 ng/L之间.该文还建立了测定环境沉积物样品中BPA的GC-MS-SIM定量分析方法.用此方法测定了相应的天津海河典型区域沉积物样品中BPA的浓度水平,BPA浓度分布在1.8-427.5 ng/g之间.在典型区域(天津海河和官厅水库)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OP、NP和BPA,局部地方污染较为严重.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它们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这些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