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对称关系表达研究
【6h】

汉语对称关系表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对称研究现状概述

第三节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理论取向与研究取向

第一部分表达对称关系的词汇手段

第一章词汇手段研究概述

第一节词汇手段的类型

第二节前人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本部分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

第二章对称关系句

第一节对称关系句的语义特征

第二节对称关系句的基本句型及其他相关问题

第三章对称关系动词及其句型

第一节静态对称关系动词(Vs静态)及其句型

第二节动态对称关系动词(Vs动态)及其句型

第四章对称关系形容词及其句型

第一节对称关系形容词(As)和对称关系的表达

第二节As的论元“NP1”和“NP2”之间的语义关系

第三节As句型

第五章对称关系名词及其句型

第一节对称关系名词(Ns)和对称关系的表达

第二节对称关系名词句

第六章余论

第一节定中结构里的对称关系词语

第二节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表达对称关系的句法手段

第一章句法手段概述

第一节句法手段的类型

第二节融合手段和穿插手段

第三节本部分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

第二章交互性关系的句法表达

第一节交互性句法表达及交互标记

第二节相互、互相

第三节互、相

第四节交、交相、交互

第五节互为

第六节彼此

第七节间、之间

第三章同时性关系的句法表达

第一节同时性的相关问题及其表达方式

第二节协同标记与共为关系的表达

第三节具有主从关系的同时性的表达

第四节没有主从关系的同时性的表达

第五节小结

第四章交替性关系的句法表达

第一节交替性概述

第二节交替标记

第三节交替性对举结构

第四节交替性对举式复句

余论

第一节论文突破点和创新点

第二节论文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附录常用对称关系实词表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语义功能语法、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参考哲学上的“对称破缺”及“对称近似”等理论方法,直接根据Pierce、Haiman等学者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性原理,主要探讨了汉语表达对称关系的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的对称关系表达系统。本文讨论的对称关系,指的是两个事物之间、两种事件之间、两种事理之间的一种双向的、对等的、匀称的、平衡的语义关系。根据对称象似理论,事物或者事件之间的交互性关系、同时性关系、交替性关系都是对称性语义关系。对称语义关系主要通过词汇和句法两种手段表达。全文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表达对称关系的词汇手段,即对称关系实词所表达的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实词是一个跨词类的语义功能聚合类,包括对称关系动词、对称关系形容词、对称关系名词,它们都至少涉及两个对象,而且这两个对象之间彼此有相同的行为、性质或者关系。着重考察这三类对称关系实词不同语义小类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并且用对称关系解释了一些歧义、成分的位置互换等语言现象。 第二部分,考察表达对称关系的句法手段。根据句法手段所表达的对称语义关系类型,分三个层次讨论:(1)交互性关系的句法表达;(2)同时性关系的句法表达;(3)交替性关系的句法表达。重点考察了相应地表达三种对称语义关系的三种对称标记(交互标记、协同标记、交替标记)和相关对举结构以及平行格式等。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考察了三种对称标记,解释、辨析了一些同义、相关对称标记的不同共时表现。从表层表达功能和深层容纳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表达同时性、交替性语义关系的一些典型对举结构和平行格式,对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