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程与就业层次的相关性分析——基于五普资料的实证研究
【6h】

20世纪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程与就业层次的相关性分析——基于五普资料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缘起

1.2问题的界定

1.3思路与方法

1.4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文献的回顾与综述

2.1理论视角

2.2已有的研究

第三章研究方法论

3.1数据:

3.2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3.3理论和经验的假设

第四章实证的研究

4.1数据的分析

4.2模型的检验

4.3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5.1结论与讨论

5.2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末的中国在经过了改革开放的20年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中国妇女的生存条件和个人生命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教育政策的变革对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地位获得理论为理论指导,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对20世纪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程度和就业层次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成果是,通过对四个理论假设的检验得出:(1)妇女是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来提高就业层次,进而促进向上的社会流动,这一结论验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观点,证实了人们追求高学历教育的合理性。(2)在受教育程度上,男性优势明显可见;就业层次上,妇女的就业层次曾两极化分化:高层次的职业领域中,女性仍处于劣势;而低层次的职业领域中,女性却占相当大的比例,但在高层次的专业人员中女性比例有相对优势。 论文还对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层次进行了城乡差异分析和地区差异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特征明显的体现在城乡妇女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上。无论是从受教育程度上还是就业层次上看,城市妇女的状况都要好于农村地区的妇女;大城市中的妇女的教育水平和就业层次皆高于中小城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