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把”字和“把”字结构隐现的语义功能语法研究
【6h】

“把”字和“把”字结构隐现的语义功能语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1.1.1问题的提出

1.1.2核心的问题

第二节综述

1.2.1“把”字句的地位

1.2.2对于“把”字和“把”字句的一些基本认识

1.2.3与“隐现”相关的成果

1.2.4存在的问题

1.2.5一点交代

第三节理论指导、方法和材料

1.3.1缘起、内容

1.3.2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1.3.3什么是“隐现”

1.3.4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和“把”的使用情况:

1.3.5与本文有关的几点说明

第二章动词的类与“把”字句

第一节动词的类

第二节动词的类与“把”字句

第三章“把”字句中VP的结构类型及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差异

第一节VP为光杆形式

第二节VP为一般复杂形式

第三节VP为特殊复杂形式

第四节VP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差异

第四章“把”字句中NP2、NP1的类型和对语义成分的选择差异

第一节NP2的类型

4.1.1 NP2的语义类型

4.1.2 NP2的指称类型

4.1.3 NP2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NP1的类型

第三节各类语义成分的分布差异

第五章“把”字句中各成分间的组配及其规律

第一节“把”字句与系统和构式

第二节复杂形式——NP1+把+NP2+V+C/O

5.2.1 NP1为施事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2 NP1为工具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3 NP1为结果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4 NP1为受事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5 NP1为处所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6 NP1为时间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7 NP1为材料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8 NP1为目的时的组配格式及其变化:

5.2.9各语义成分组配的规律

第三节简单形式——NP1+把+NP2+AV/VV/V

5.3.1“NP1+把+NP2+AV”的类型和特点

5.3.2 NP1+把+NP2+动词重叠式

5.3.3 NP1+把+NP2+光杆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第四节几种特殊形式

第六章“把”字结构隐现的规则和策略、动因和机制

第一节“把”必现的规则及其解释

6.1.1什么叫“必现”

6.1.2必现的规则及原则

第二节“把”必隐的规则及其解释

6.2.1什么叫“必隐”

6.2.2必隐的规则及原则

第三节“把”可隐可现的策略及其解释

6.3.1什么叫“可隐可现”

6.3.1规则、策略及其解释

第七章“把”字隐现的多角度考察

第一节“把”的隐现与相关的句式变体的关系

7.1.1句式和句式变体

7.1.2“把”的必现与相关的句式变体

7.1.3“把”的必隐与相关的句式变体

7.1.4“把”可隐可现与相关的句式变体

第二节普通话中的“把”字句与方言和亲属语言中处置式的对比

7.2.1汉语亲属语言中的“处置”范畴

7.2.2“把”字隐现的普方对比

第三节“把”的隐现与历时发展的关系

7.3.1“把”的发展

7.3.2“把”的隐现与历时发展(参蒋绍愚2005)

第八章结论和余论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1)

附录一(2)

附录一(3)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篇章语法等理论,从语义、表达、结构、韵律等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施受介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