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研究
【6h】

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1.3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1.4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1.2.1国内相关文献的成果概述

1.2.2现有研究不足的分析

第三节研究思路、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与论文结构

1.3.1研究思路

1.3.2理论框架

1.3.3研究方法

1.3.4创新

1.3.5论文结构

第二章失能、长期照料服务及其体系

第一节老年人的失能现象

2.1.1失能风险的涵义

2.1.2失能风险属于人身风险的范畴

2.1.3失能风险发生的基本情况

2.1.4老年人失能风险的分类

2.1.5老年人失能风险的影响因素

2.1.6老年人失能风险的特点

2.1.7老年人失能风险的评估

2.1.8老年人失能风险的管理

第二节长期照料服务及体系

2.2.1长期照料服务

2.2.2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第三节长期照料服务产生的必然性

2.3.1适应疾病谱的健康转变是长期照料服务产生的直接动因

2.3.2人口老龄化是长期照料服务产生的助推因素

2.3.3缓解医疗卫生费用和公共财政压力是长期照料服务产生的关键因素

2.3.4重视人文关怀和保持尊严是长期照料服务产生的文化原因

第四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简史

第三章失能、长期照料服务及其体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老年人失能现象的理论分析

3.1.1“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理论模式视野中的老年人失能现象

3.1.2需要理论视野中的老年人失能现象

3.1.3社会工作理论视野中的老年人失能现象

3.1.4反贫困理论视野中的老年人失能现象

第二节长期照料服务的理论分析

3.2.1公共经济学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

3.2.2福利经济学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

3.2.3市场失灵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

3.2.4政府失灵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

3.2.5公益失灵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

第三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理论分析

3.3.1供需均衡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3.3.2公共管理学理论视野中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第四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涵义和地位

3.4.1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涵义

3.4.2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地位

第五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作用

3.5.1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微观作用

3.5.2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中观作用

3.5.3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宏观作用

第四章德国、日本和美国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第一节德国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4.1.1德国长期照料服务发展的背景

4.1.2德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

4.1.3德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日本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4.2.1日本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背景

4.2.2日本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

4.2.3日本长期照料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第三节美国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4.3.1美国长期照料服务发展的背景

4.3.2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

4.3.3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现状

4.3.4美国长期照料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第四节两类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评价

4.4.1两类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的共同点

4.4.2两类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的差异点

4.4.3两类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优缺点及困难

4.4.4三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章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背景分析

第一节城镇的人口老龄化和失能老年人增长趋势

5.1.1城镇的人口老龄化

5.1.2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

第二节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机构服务床位的供需分析

5.2.1长期照料服务床位的基本概念

5.2.2城镇长期照料机构服务床位的需求状况

5.2.3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机构服务床位的供给状况

5.2.4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床位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第三节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状况分析

5.3.1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

5.3.2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的需求状况

5.3.3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缺乏制度性来源

第四节建立中国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紧迫性

5.4.1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的影响

5.4.2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紧迫性

第六章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可能选择

第一节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在城镇为老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6.2.1为老社会服务的基本概念

6.2.2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在中国城镇为老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6.2.3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建立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可能选择

6.1.1建立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时点选择

6.1.2建立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的筹措机制

6.1.3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方式选择和服务设施建设

6.1.4城镇长期照料服务市场的培育问题

6.1.5城镇老年人长期照料行业标准和规范问题

6.1.6城镇长期照料服务的管理和监督体制问题

第七章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定位和基本原则

7.1.1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定位

7.1.2建立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7.2.1以社会保险为主和商业保险为辅的长期照料保险制度

7.2.2以公办民营为主和民办民营为辅的长期照料服务运行机制

7.2.3科学、严格和人性化的长期照料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

7.2.4被保险人、保险人和服务机构三者之间的合作格局

7.2.5制度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监督体制

7.2.6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基本框架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7.3.1城镇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

7.3.2城镇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潜力

7.3.3城镇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3.4以公办民营的方式大力扶持城镇民办为老服务机构的发展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以长期照料保险制度为核心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第六大支柱,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高风险社会(安东尼·吉登斯语)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臻完善。在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越来越成为应对失能老年人口大规模增多挑战的基本制度安排。 根据本文测算和预测,2006年底,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已达到409万人。从2006年起,中国城镇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持续快速增长,2055年达到2366万人的峰值。根据测算,2006年,全国城镇长期照料机构服务床位的需求量为172万张,同期实际现有长期照料服务床位40万张,供给缺口为132万张,服务床位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更加应当引起关注的是,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缺乏制度性来源。在中国城镇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启动、家庭照料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社区为老社会服务基础薄弱的今天,这个压力的影响是深刻的。同时,在未来,迅速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料问题将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一起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叠加负效应。因此,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城镇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快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就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的紧迫课题和任务。 从理论层面上说,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由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服务场所、服务费用筹措、服务方式、服务标准与规范、管理监督体制等八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长期照料服务体系中,这八个要素的基本定位是:(1)服务对象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前提。(2)服务内容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提供的具体服务项目。(3)服务提供者是直接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主体。(4)服务场所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硬件载体和物质基础。(5)服务费用筹措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核心。(6)服务方式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灵活性所在。(7)服务标准与规范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规则。(8)管理监督体制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组织保障。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行的根本在于长期照料服务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基本均衡,以及被保险人、保险人(保险机构)和服务机构(长期照料保险第三方)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应对失能风险的保障功能和预防功能,它的灵魂是人文和终极关怀。这就是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运作机制、基本功能和灵魂。 根据公共管理学关于政府、市场和非政府公共部门三大部门伙伴关系的理论以及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理论,结合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全面推动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这样设想:从发展来说,建立覆盖中国城镇所有居民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是长远的奋斗目标。近期的目标应当是:在努力解决当前失能老年人问题的同时,着力构建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层次:①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全面启动政府扶持下的、独立的长期照料商业保险制度;第二阶段,探索建立独立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照料社会保险制度框架的试点方案,在适当时机开始全面推开,初步建立社会保险为主和商业保险为辅的长期照料保险制度,为最终能够覆盖城镇所有居民打好基础;②培育长期照料服务市场。着力点是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建设长期照料服务设施,建立公办民营为主和民办民营为辅的长期照料服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民办为老服务机构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主体作用;③建立被保险人、保险人和服务机构三方的合作格局。重点是建立被保险人、保险人和服务机构在法律上的约束和互惠关系,确保三方良性互动,共同完成为被保险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任务;④建立长期照料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科学、严格和人性化的长期照料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长期照料服务发展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道路;⑤建立长期照料服务的管理监督体制。重点是建立制度完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构,确保整个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从起步到全面推动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是本文对建立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 中国目前还属于低收入国家,应对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各种能力还很不够,因此,在全面推动建立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同时,实施积极老龄化的基本国策,倡导全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把疾病、失能等耗费医疗和照料资源的压力降低到最低点,这是全民应对失能风险的根本。同时,从全局来说,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把积极老龄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中国这个低收入国家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