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由政学会到新政学系——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研究
【6h】

由政学会到新政学系——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民党体制内资产阶级自由派研究的回顾

(一)1951年前的研究

(二)1951年后大陆学者的研究

(三)1951年后境外学者的研究

(四)重要人物研究的成果

三、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政学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治生态

1.1.1 共和政体的三种体制性模式

1.1.2 中国现代政党制度的朋党化生态

1.1.3 中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第二节 民元国民党的分裂与政学会成立

1.2.1 中华革命党

1.2.2 欧事研究会

1.2.3 政学会成立

第三节 政学会的政治主张及活动

1.3.1 分权主义议会政治的思想导向

1.3.2 “不走极端”、“不事对立”、“难进易退”、“不崇拜个人”

1.3.3 体制内中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政治参与

第二章 政学会向政治权力的渗透

第一节 改组护法军政府

2.1.1 护法军政府的成立

2.1.2 西南各省联合会

2.1.3 军政府的改组

第二节 改组后的军政府

2.2.1 分权主义的总裁制

2.2.2 政务会议召开

2.2.3 军政府的内外宣言

第三节 政学会推进南北和议的努力

2.3.1 军政府改组前的和议

2.3.2 南北和议的前奏

2.3.3 南北和议

第三章 政学会的解体与重组

第一节 军政府内政学会与孙中山政治派系的对立

第二节 政学会解散组织

第三节 政学会北上拥黎复位与入阁北京民国政府

第四节 政学会重组与反对贿选

第四章 资产阶级自由派化整为零进入中国国民党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黄郛

4.1.1 儒将身世

4.1.2 以个人身分在北京民国政府体制内入阁与摄政

4.1.3 因缘盟兄弟的交谊走入国民党内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界定新政学系的学术标准

第三节 新政学系帮助确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霸权

第四节 新政学系的北方文化渊源

4.4.1 黄郛的教育理念

4.4.2 黄郛与严修的交往

4.4.3 新政学系与南开大学

4.4.4 新政学系与《大公报》

第五章 新政学系与南昌行营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第一节 《大公报》的舆论宣传

5.1.1 反共、剿共的政治倾向

5.1.2 “攘外必先安内”

第二节 南昌行营与“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5.2.1 南昌行营的设立与改组

5.2.2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第三节 新政学系设计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5.3.1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确立与统一

5.3.2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组织及经费

5.3.3 行政督察专员的职权及任用

5.3.4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施行

第四节 新政学系谋划的省政府合署办公行政体制

5.4.1 省政府合署办公行政体制的缘起

5.4.2 省政府合署办公行政体制的施行

5.4.3 省政府合署办公行政体制的效果及简评

第六章 资产阶级自由派参与南京国民政府内阁决策

第一节 数度出掌外交

6.1.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讲信修睦”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6.1.2 抗战前对日外交政策向“革命外交”方向靠拢

6.1.3 抗战胜利前后的中苏外交谈判

第二节 推进中国经济发展

6.2.1 翁文灏的工业化理念与实践

6.2.2 发展现代实业

6.2.3 农本局与农村金融

第七章 新政学系的地方行政实践

第一节 上海特别市市长的初试啼声

7.1.1 分权制度的尝试

7.1.2 上海的现代化新建设

第二节 湖北省政府主席

7.2.1 标榜“清吏治,安社会”

7.2.2 杨永泰治理湖北

第三节 “要前线胜利,须后方努力”的贵州

7.3.1 增加人口、提高素质

7.3.2 开发物力、发展经济

7.3.3 治理县政、革新体制

第四节 张群主政桑梓

第八章 新政学系在国共两党之间调和鼎鼐

第一节 新政学系主张中共问题政治解决

8.1.1 国民参政会是王世杰民主政治理念的尝试

8.1.2 两党合并议题的初步提出与放弃后的对峙

8.1.3 皖南事变后极力调和国共政治合作

8.1.4 国民党发表政治解决声明及两党具体商谈

8.1.5 美国的介入及政治解决主张的破产

第二节 新政学系策划、参与重庆谈判

8.2.1 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提出和议主张

8.2.2 新政学系人员代表国民党与共产党政治谈判

结语:体制内中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历史命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政学会与新政学系分别是北京民国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派别,并对中国历史进程发挥过重要影响。政学会是新政学系的前身,两者在文化导向上一脉相承,是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及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属于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
  政学会的前身是欧事研究会,欧事研究会是民国元年国民党分裂后资产阶级自由派独立组党的开端,政学会的成立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独立组党的延续。政学会的思想导向是分权主义的议会政治,政治主张是对于政权取恬静主义,即“难进易退”,对于政治取稳和进行主义,即“不走极端”,对于政府取劝告监督主义、对各政团取亲善联络主义,即“不事对立”;对于会务取公开主义、会员间取平等主义,即“不崇拜个人”,是中国儒家特色文化和西方现代自由文化理念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它在北京民国政府时代展开了诸多政治活动,国会中坚持省制入宪、省长民选、反对中央集权,支持黎元洪的反对德宣战案;南下参加护法,改组孙中山大元帅体制下的护法军政府,实行分权主义的总裁制;积极推进南北和议;北上拥护黎元洪复位,重组后反对曹锟贿选等,都是体制内中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重要政治参与。政学会的成员多是国会议员或内阁成员,其在国会与政坛的一系列作为,对北京民国政府的政治进程和变迁发挥过一定作用。
  新政学系是以黄郛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中一些时常过从的朋友,因政治理念大体相同,彼此不拘形式相集合,在国民党体制内逐渐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派系,没有固定的组织、没有成文的纲领,处于隐形状态。因而,界定新政学系有三条学术标准:一是与政学会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曾在北京民国政府的国会或内阁任职;二是体制内,在南京国民政府占据一定地位,有一定官职,或是虽没有官职,但却从某一方面不断为当权者服务或谋划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三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即以儒家文化思想及其意识形态为代表。在由政学会到新政学系的变化中,黄郛充当了联系人的角色,是新政学系的精神领袖。蒋介石在国民党内与南京国民政府内党、政、军领袖地位的确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霸权体制的建立,新政学系的成员与有力焉,因而他们相继在中央与地方获取重要政治权力。
  政学会与新政学系的成员,都接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有丰厚的儒学根基,多从儒家文化角度思考、设计、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儒家文化的核心是自由,是个人主体性的自觉认同。他们又接受过外国的新式教育,对西方文化有所通晓,尤其是对西方自由主义心向往之。因而,以政学会与新政学系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乃是一个社会精英组织,特别是国民党内的新政学系不断追求民族主义的国家统一,反对国际共产主义,不支持国民党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政治主张,要求政治结社的自由,坚持走第三条道路。
  体制内资产阶级自由派一方面以儒家文化指导的行为作为自身政治行为的导向,一方面又必须执行作为当权派认可的意识形态原则,既为“王者师”,也做“王者臣”,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儒家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主张非暴力,强调合作,因而,无论是政学会还是新政学系都极力推进南北和议、国共和谈,它们在政治操作上动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是体制内的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治派别。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的过程就是正、反、合的过程,国民党体制内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的主体力量之间发挥着调和的作用,对中国现代政治的走向具有一定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