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怀疑:可能、现实与潜在——皮尔士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
【6h】

怀疑:可能、现实与潜在——皮尔士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皮尔士简介

第二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

1.2.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2 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范畴理论与可错论

第一节 皮尔士的范畴理论

2.1.1 基本范畴的提出

2.1.2 范畴的推导与证明

2.1.3 三个基本范畴的各种形式

第二节 波普尔、拉卡托斯的可错论及其困难

第三节 皮尔士可错论的三个主题

第三章 混沌与可能:怀疑的第一性

第一节 第一性范畴与自在之物

3.1.1 第一性的质料性

3.1.2 第一性的形式性

3.1.3 第一性的范导性作用

第二节 怀疑的可感受性

第三节 可错性主题

3.3.1 科学的可错性

3.3.2 逻辑推理的可错性

3.3.3 数学的可错性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进化与现实:怀疑的第二性

第一节 第二性范畴与质型论

4.1.1 第二性的质料性

4.1.2 第二性的形式性

4.1.3 第二性的动力性作用

第二节 怀疑的动力性

4.2.1 怀疑与观念的澄清

4.2.2 怀疑与信念、习惯

4.2.3 怀疑与探究方法

第三节 自我修正的探究主题

4.3.1 探究之始点

4.3.2 科学探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范导与潜在:怀疑的第三性

第一节 第三性范畴与图式论

5.1.1 第三性的质料性

5.1.2 第三性的形式性

5.1.3 第三性的潜在性作用

第二节 怀疑的普遍潜在

5.2.1 怀疑与实在

5.2.2 怀疑与真理

第三节 探究的形而上学主题

5.3.1 终究与希望

5.3.2 连续的进化宇宙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怀疑的形而上学地位与价值

第一节 作为第二性的怀疑

第二节 解决可错论问题的可能进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考察的是皮尔士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我们将这一基础的建构理解为从其范畴理论到怀疑概念,再到其可错论的推进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范畴理论借助怀疑概念为其可错论奠定了形而上学基础。
   通过对《皮尔士文集》中《论新范畴表》和“现象学原理”两章的文本分析,解读皮尔士范畴的质料性与形式性,从而展示其思想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两个极端。在第一性的具体描述中,皮尔士常将它等同于感觉的质。质是基于实在论立场上范畴的经验反映,是第一性的质料性体现;作为直接意识而显示当下所是的感觉也体现了第一性的质料性。感觉还是一个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无意识的质。因此,可能性才是第一性之为第一性的特质,是第一性的形式性展现。作为实在之绽开的行为,是第二性的质料性。至于感知,有第三性范畴的介入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展现秩序性的定律等,因而它是第二性的形式性。作为现象显现的第三性确实是质料性的。不过,第三性范畴作为一二性范畴的沟通,这种中介作用则是形式性的体现。
   皮尔士的“怀疑”概念始于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它既不是笛卡尔怀疑一切意义上的怀疑,也不是像休谟那样将怀疑当作人类认识的最后界限,而是一种以批判的常识为基础的“真正的活生生的怀疑”:坚持信念的可错性,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对信念进行怀疑,并进而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确立新的信念。皮尔士借助这个怀疑概念建立了可错论的基础主义。不过在科学实践中,真正的怀疑是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是确立新的信念的过程,是探究的产物和工具,它不以自身的目的,而是认识进步的动力机制。而实在和真理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理想极限,既为极限则是我们的科学实践无法达到而又不断接近的。对实在和真理的不断接近正是怀疑不断降低的过程,怀疑就潜在于我们追求实在和真理的过程之中,潜在于我们的探究活动之中。
   本文依据Margolis的观点将皮尔士的可错论划分为三个主题:可错性主题、自我修正主题和探究的形而上学主题。可错性是可错论的最基本要素,没有可错性的可错论是不可能的。而位于沼泽之上的科学、探究中运用的推理形式都不能使我们获得确定的知识,甚至通常被当作绝对无误的数学也不是完全确定的。可错性充斥于人类的所有知识之中。然而在科学探究中,经由观察与实验的修正,我们仍能获得暂时无可置疑的知识。借助连续的进化宇宙论,这种修正促使人们不断地朝向实在和真理进步。
   在具体分析中,怀疑的第一性通过可感受性特质而为可错性主题提供了基础,怀疑的第二性以其动力性特征为自我修正主题提供了保证,怀疑的第三性所蕴含的现实性、理想性和连续性是探究的形而上学基础。而怀疑的三性分别作为第二性的退化形式、第二性的真正形式和第三性的第一种退化形式,与第二性范畴建立起联系。这样一来,皮尔士的可错论就建立在怀疑概念的基础之上,作为第二性范畴的怀疑成为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