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研究
【6h】

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评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1 球金融危机肆虐

1.1.2 金融危机拷问国际评级巨头

1.1.3 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发展迅猛

1.1.4 境内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大考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定义与基础理论

2.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2.1.2 资产证券化的兴起

2.1.3 资产证券化的结构

2.1.4 资产证券化现金流的瀑布理论

2.1.5 资产证券化证券种类

2.1.6 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

2.1.7 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

第二节 新巴塞尔协议信用评级要求

2.2.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述

2.2.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要求

2.2.3 结论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具体实践项目总结

3.1.1 早期阶段具体实践项目

3.1.2 试点阶段具体实践项目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3.2.1 早期阶段相关政策

3.2.2 试点阶段相关政策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3.3.1 产品发行

3.3.2 发行规模

3.3.3 产品种类

第四章 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评级方法

第一节 概况

4.1.1 传统的真实出售结构

4.1.2 复合结构

第二节 信用评级方法

4.2.1 一般评级过程

4.2.2 信用分析

第三节 信用评级的假设

4.3.1 违约概率假设

4.3.2 损失率假设

第四节 现金流分析

4.4.1 对全融资复合交易结构的现金流分析

4.4.2 对真实出售交易结构的现金流分析

第五章 穆迪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评级方法启示

第一节 穆迪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评级方法

5.1.1 抵押资产的分散化

5.1.2 历史上的违约

5.1.3 回收率

5.1.4 综合应用

5.1.5 损失分布检验

5.1.6 负债结构

第二节 穆迪方法对我国RMBS信用评级的启示

5.2.1 现有体系的完善

5.2.2 评级机构的选择

5.2.3 评级方法的创新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简介

6.1.1 背景介绍

6.1.2 建元2007-1RMBS概述

第二节 建元2007-1RMBS信用评级

6.2.1 违约概率

6.2.2 违约贷款损失率

6.2.3 必要信用增级水平的确定及现金流分析

6.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金融危机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市场走入了低谷,同时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尽管政策面没有本质的变动,市场发行却暂时停顿。然而,200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指令性控制,2009年上半年为提振国民经济走出衰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井喷,以及我国监管部门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给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来了发展的钢性需求。
  本文从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批准发行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RMBS)信托”(以下简称“建元2007-1RMBS”)产品信用评级与巴塞尔Ⅱ内部评级要求入手,通过与穆迪评级方法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 RMBS信用评级问题与发展方向。
  纵览全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临着自身高速发展与监管标准日趋提高的矛盾,并以此引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即本文研究主要问题资产证券化。
  其次回顾了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外部环境以及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意在揭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即改善资产负债表;同时概述了资产证券化的结构与现金流瀑布理论,揭示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合理性即通过对现金流再分配满足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阐述了资产负债型抵押贷款证券(collateral loan obligations,CLO)独特结构,重点关注该证券化产品节约商业银行资本占用的原理。
  接着概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随后通过以中国建设银行建元2007-1RMBS产品为标本的进行了案例分析,
  通过与穆迪信用评级方法对比,找出了我国商业银行 RMBS的信用评级问题与发展方向。
  结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监管的矛盾决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必然会继续发展下去。不能简单复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制,而是应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RMBS保驾护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