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俄国早期来华使节的中国观
【6h】

俄国早期来华使节的中国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西方的早期中国形象

第一节 早期欧洲有关中国的传说

第二节 早期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来华

第二章 中俄初识

第一节 中俄初识的历史背景

2.1.1 俄罗斯历史概述

2.1.2 元朝时期的直接接触

第二节 沙俄东进

2.2.1 入侵西伯利亚

2.2.2 入侵黑龙江流域

第三章 早期俄国来华使团及其中国观

第一节 早期俄国来华使团

3.1.1 彼特林使团

3.1.2 巴伊科夫使团

3.1.3 斯帕法里使团

3.1.4 戈洛文使团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早期俄国来华使团中国观

3.2.1 中国的物产与商业

3.2.2 中国的城防和军事

3.2.3 中国的习俗与宗教

3.2.4 中国人的特征

3.2.5 北京的城市生活

3.2.6 中国的外交礼仪

3.2.7 中国周边的国家与民族

第四章 十七世纪俄国来华使节的中国观分析

第一节 俄国来华使节中国观的特点

4.1.1 早期使节及报告的特点

4.1.2 早期使节关注的对象

4.1.3 早期使节的认识水平

4.1.4 早期使节的认识途径

第二节 影响早期俄国中国观的因素

第三节 17世纪来华使节报告的影响

4.3.1 对丰富欧洲以及俄国人中国知识的影响

4.3.2 对俄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俄两国虽互为最大的邻国,但是两国之间却没有悠久的交往历史。中国与其他相邻的国家,比如日本、印度等一些国家世代毗邻而居,有着上千年的交往历史,而唯独与这个最大的邻国却没有悠久的交往史。如果从俄国第一个使团来华(1618年彼特林使团)开始算起,中俄正式的官方交往只有近400年的历史。
  斯拉夫民族与中华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虽然在蒙元时期有过短暂接触,但是这种最初的交流却随着元帝国的瓦解而中断。直到17世纪俄国在领土东扩的过程中再次听到了有关中国的传闻,于是又重新激起了对这个东方神秘国度的向往。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俄国在早期的中俄交往过程中无论是军事接触,还是外交接触,都处于主动地位。沙皇政府为了探寻中国的信息,向中国派出的使团主要有彼特林使团、巴伊科夫使团、斯帕法里使团,还有参与《尼布楚条约》谈判与签署的戈洛文使团。
  早期前往中国的使节都得到了此前各个使团的出使报告和沙皇训令。于是前往中国的使节自然必须写出详尽的报告,有些使节还留下了关于中国的著作。就这样,有关中国的信息与资料在来华使节的努力下逐渐积累起来。而使节也成了俄国了解中国进程中的先驱,鉴于早期俄国来华使节在早期俄国中国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俄国早期来华使团的中国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中俄最初交往的过程中,在俄国对中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当时的俄国人、俄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与看法,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早期俄国来华使节的中国观分析俄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与对华政策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早期俄国来华使节的出使报告和他们回国后留下的关于中国的著作,分析并论述了早期俄国来华使节的中国观,并且通过对早期俄国来华使节所处时代背景的研究,包括欧洲早期中国观对俄国人的影响和中俄两国初识的历史背景,分析早期俄国使节中国观的特点与产生的影响。虽然早期俄国使节的来华主要是为了满足俄国政府在东扩过程中获取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的欲望,而且与当时甚至早期的西欧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相比,他们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但是早期来华使节所积累起来的信息是俄国政府得到的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关于中国的信息为俄国汉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影响了17世纪早期的俄国中国观,并对后来的俄国中国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为当时的沙俄政府提供了了解中国所必需的信息,从而影响了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

著录项

  • 作者

    潘永;

  •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 学科 俄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阎国栋;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51.2;
  • 关键词

    俄国来华使节; 中国观; 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