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族乡村宗族文化与权力结构变迁研究——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培村为例
【6h】

水族乡村宗族文化与权力结构变迁研究——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培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宗族和宗族文化

1.3.2 权力和权力结构

第四节 文献回顾

1.4.1 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1.4.2 政治学角度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调查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调查内容

第二章 板培村的宗族及权力结构概况

第一节 板培村的聚落形态

第二节 板培村宗族与权力现状

2.2.1 乡村的权力结构组成

2.2.2 宗族影响下两委权力运作模式

第三章 板培村的宗族文化及其变迁

第一节 宗族文化的起源

3.1.1 蒙闻后裔

3.1.2 甲乃杨姓后代

第二节 宗族文化的表现

3.2.1 传说

3.2.2 家谱

3.2.3 节日

3.2.4 通婚

3.2.5 信仰

3.2.6 观念

第三节 宗族文化及组织的变迁

3.3.1 宗法性阶段

3.3.2 被压制阶段

3.3.3 礼俗性阶段

第四节 变迁因素分析

3.4.1 经济因素

3.4.2 教育的发展

3.4.3 现代媒体传播的影响

3.4.4 家庭私人化的发展

3.4.5 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第四章 宗族文化变迁与乡村权力结构

第一节 乡村权力结构的变迁

第二节 宗族文化与乡村基层权力的互动

4.1.1 权力行为人的双重身份

4.1.2 分工与合作

4.1.3 由火灾事件观两者的互动关系

4.1.4 宗族文化填补效能真空

第三节 新型乡村权力结构下宗族文化的走向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乡村宗族文化与权力结构变迁是自然、社会与人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基于水族村寨板培村的实地调查,结合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观点,对乡村水族宗族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在实际调查中,笔者主要运用深入访谈法与参与观察法,很好的结合了主位和客位两种视角进行研究;而在论文的撰写中,笔者则立足做到“事实的陈述”,力图使文章最大限度的接近客观、真实。论文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的缘起、调查内容与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第二部分:介绍板培村聚落形态,并着眼于当前,重点分析现在板培村宗族与权力结构,认为现在板培村权力结构主要由“两委”与宗族构成,宗族文化对于权力结构的影响转为“隐性”,“两委”权力成为现代乡村权力结构的中心。
  第三部分:追溯板培村宗族起源,探讨宗族文化的表现及变迁,概括了宗族主要经历了宗法性宗族阶段、被压制宗族阶段和礼俗性宗族三个阶段,笔者认为,影响乡村宗族组织及文化变迁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教育、现代传媒、家庭私人化以及现代政治文明等。
  第四部分:重点阐释了权力结构变迁及其与宗族文化的互动关系,指出水族乡村权力结构发展路径是从“垂直”的传统的权力结构模式到“T型”的现代权力结构模式,再到“平面互动型”的新型权力结构。文章通过权力者的双重身份、火灾事件、宗族文化与权力主体的分工和合作等方面来体现变迁下宗族文化与乡村政治权力主体的交叉性与互动,并尝试提出宗族文化的发展路径。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指出族人的权力意识与参政意识的提高将是新型权力结构形成的关键,虽然不能肯定的指出其变迁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宗族文化并不会立即消失,它将通过自身的“现代化”,成为新型权力结构下多元化的权力结构中力量平衡的一个支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