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竹林七贤”玄学儒学思想研究
【6h】

“竹林七贤”玄学儒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竹林七贤团体的形成背景与活动

第一节 “世族”与“寒族”:政治力量的消长

第二节 “虚幌”与“桎梏”:汉代经学的式微

第三节 “高蹈”与“壮阔”:建安风骨的余绪

第四节 “避世”与“隐逸”,隐士风尚的兴起

第二章 竹林七贤思想行为综述

第一节 “竹林七贤”之名号考辨

2.1.1 竹林之游的缘起

2.1.2 竹林之游的成员

2.1.3 竹林之游的活动

2.1.4 竹林之游的影响

第二节 竹林七贤玄、儒兼治研究

第三节 竹林七贤的理想人格建构

第四节 竹林七贤的社会政治理念的误区

第三章 玄儒合一哲学研究

第一节 玄学儒学融合理论的哲学发生研究

3.1.1 “天赋使命,本能冲动”——自然伦理与社会伦理之滋发

3.1.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彼岸情怀与终极价值之并存

3.1.3 “损其有余,而补不足”——价值建构与价值解构之对立

第二节 玄学儒学理论的冲突与调协

3.2.1 自然论的明灯:玄学对于儒学的超拔

3.2.2 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儒学对于玄学的夯实

第三节 逍遥与责任兼美——玄儒合一的文化品格内核

3.3.1 “圣’’、“善”、“仁”——对原儒精神的发掘

3.3.2 心灵的中和蕴藉——玄学儒学共同的起点和终点

第四章 竹林七贤个案及对比研究

第一节 阮籍研究

4.1.1 阮籍《咏怀诗》赏析

4.1.2 解读阮籍《大人先生论》中的政治理想

第二节 嵇康研究

4.2.1 《与山巨源绝交书》及《悲愤诗》的解读

4.2.2 嵇康《养生论》思想探究

4.2.3 从《礼记?乐记》到《声无哀乐论》

第三节 其他五贤研究

4.3.1 “山公启事”的精神内涵

4.3.2 向秀《庄子注》试析

4.3.3 刘伶《酒德颂》赏析

4.3.4 “纵情越礼”、“为天下正尺”的阮咸

4.3.5 “心寄金铢”、“与时浮沉”的王戎

第五章 竹林七贤玄学儒学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混沌-秩序-混沌——颠扑不破的历史文化循环法则

第二节 “先知与伦理”——避免卡珊德拉的悲剧

第三节 心灵与时代的谐律——士人清明的自我认知和时代认知

第四节 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建设当代知识分子的风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研究生攻读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名士团体,其言行及著作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士人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思想性质是玄儒兼治,并且具有较为浓厚的政治色彩。其表现主要是:通过交游、清议或入仕等形式,力图对社会文化风气和社会制度施加影响。所以他们的隐居不仕不一定代表着内心的消极遁世,而往往是出于远害全身的意图,从而形成了别样的士人风骨,并且坚持不懈地以社会批判者的身份和视角关心政治。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竹林七贤团体的形成背景》。从汉代经学儒学式微、寒族与世族的斗争,建安士风的余绪以及隐逸清谈风尚的兴起四个方面分析了竹林七贤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
  第二章《竹林七贤思想行为综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竹林七贤名号的由来,竹林之游的主要成员、活动和影响。并且分析竹林七贤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形象,以及其玄儒兼治的行为表现和政治误区。
  第三章《玄儒合一哲学研究》。从哲学发生角度比较玄学与儒学的异同。分析两者在精神建构和精神解构方面各自的侧重,分析两者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属性差异和结合点。最后提出通过心灵的中和蕴藉实现玄儒兼美的理论。
  第四章《竹林七贤个案及对比与研究》。以阮籍研究和嵇康研究为主,对阮籍的《咏怀诗》、《大人先生论》,嵇康的《养生论》以及《声无哀乐论》等进行了分析。对其他五贤的作品也分别进行了论述。
  第五章《竹林七贤玄学儒学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提出混沌——秩序——混沌的文化循环法则。知识分子应该从培养个人内外修养入手,使心灵和时代的旋律相吻合,从而有效地预测形势,更好地将思想付诸于实践,并创造出服务于时代、服务于历史的思想文本、实践功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