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婚姻法结婚条件研究
【6h】

我国婚姻法结婚条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结婚条件概述

第一节 结婚的内涵与功能

1.1.1 结婚的概念

1.1.2 结婚的法律特点

1.1.3 结婚的功能

第二节 结婚条件的概念和分类

1.2.1 结婚条件的概念

1.2.2 结婚条件的分类

第二章 设定结婚条件的前提及结婚条件分析

第一节 设定结婚条件的前提

2.1.1 设定结婚条件以结婚功能为中心

2.1.2 设定结婚条件应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符合

2.1.3 设定结婚条件应符合人权进步方向

第二节 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的内容

第三节 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之分析

2.3.1 性别条件

2.3.2 人数条件

2.3.3 意志条件

2.3.4 年龄条件

2.3.5 血缘范围条件

2.3.6 健康条件

2.3.7 形式条件

第三章 我国《婚姻法》结婚条件评价

第一节 积极效果

3.1.1 促进婚姻自由

3.1.2 促进男女平等

3.1.3 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节 不足之处

3.2.1 法定婚龄规定过高

3.2.2 排除同性结婚

3.2.3 结婚登记制度的公示性不强

第四章 我国婚姻法结婚条件完善建议

第一节 适当降低男性法定婚龄

第二节 承认同性结婚合法化

4.2.1 同性结婚合法化的理论基础

4.2.2 同性结婚合法化的意义

第三节 改进结婚登记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婚姻家庭制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作为调节这部分社会关系的婚姻家庭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家庭关系的产生通过结婚这一法律行为得以实现。结婚条件是对结婚的限制,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个人才能实现结婚。因此,结婚条件的设定必须要科学、严谨,要符合婚姻发展规律。
  结婚条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设定结婚条件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以婚姻的功能为中心、符合人的自然属性要求、符合人权进步方向。只有在这几个前提下设立结婚的条件才符合婚姻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从设定结婚条件的规律出发,根据当前我国《婚姻法》对结婚条件的规定,分别分析了我国结婚条件的内容:性别条件、人数条件、意志条件、年龄条件、血缘范围条件、健康范围条件和形式条件。通过逐一的分析,探讨其规定的合理性。并对结婚条件规定的社会效果进行了评析,看到其进步的一面,也客观评价其内容上的缺陷和不足。
  根据对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条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规定的内容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法定婚龄规定过高,尤其是对男性而言。法定婚龄过高规定有其历史原因,在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种规定也应该相应调整。并且,坚持过高的法定婚龄,容易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二是忽视同性结婚问题,将婚姻关系的建立局限在男女两性之间,缺少对同性结婚的规定。同性恋和异性恋是两种平行关系的性取向,不能因为数量少而忽视,更不能在法律上加以歧视对待。在婚姻法中增加同性结婚的规定,是一种新的历史趋势。三是结婚登记的公示性不强,不利于对婚姻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应当对结婚登记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弥补制度上的漏洞。因此,应当对《婚姻法》中有关结婚条件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对其配套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