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政策执行致偏机制分析——以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为例
【6h】

公共政策执行致偏机制分析——以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关于政策执行问题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术界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界对政策执行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策执行致偏机制

第一节 政策执行偏差

一、政策执行偏差的界定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一般表现及危害

第二节 政策执行致偏机制的运作方式

一、机制与政策执行机制

二、政策执行致偏机制的含义

三、政策执行致偏机制的运作方式

第三节 政策执行致偏机制的后果

第三章 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偏差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综述

一、经济适用房政策流变

二、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致偏机制分析

一、地方政府政策理解偏差

二、地方政府价值认同偏差

三、经济适用房政策资源配置问题

四、地方政府自身利益阻滞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政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固然需要良好、完善的政策方案,但更需要政策方案的有效执行。但是,政策执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执行过程会在多个环节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政策执行行为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或者难以完全符合政策目标,最终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活动往往导致执行效果难以实现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活动存在致偏机制。所谓政策执行致偏机制,指的是政策主体(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凝结,妨碍政策顺利实施,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有效实现的过程和运作方式。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再决策过程,为政策执行致偏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机会。由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认知偏差、地方政府的政策资源缺乏和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考量,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中国政府为实现住房制度改革并解决住房公平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但这项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执行却饱受诟病。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着执行表面化、扩大化和替代执行的现象。不仅没有有效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而且还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在构建了政策执行致偏机制的框架后,以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过程为案例,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从地方政府对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理解和价值认同、资源配置状况和自身利益因素三方面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理。最后,作者认为,在我国“统一政策、分级决策”的政策执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必须注重执行的规范化、程序化。中央政府必须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活动的监管,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进而高效、合理的实现政策目标,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