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诅咒
【6h】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诅咒

代理获取

摘要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致力研究的重大问题。自然资源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尤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基于实证分析的新学说——“资源诅咒”命题(theresource curse thesis)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和研究热点。“资源诅咒”指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自然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反而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的现象,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充分印证了这一命题。
   放眼国内,我国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民族地区资源分布相对密集,森林资源、农牧业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相对而言,民族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发展资源产业符合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则,自然资源收入构成民族省区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但是,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却远落后于资源匮乏的东部省份。甚至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许多资源丰富地区并未因为资源的大量开采而快速发展,反而是相对越来越贫穷,出现了“富饶的贫困”。所以,自然资源丰裕的民族地区是否也遭遇了资源诅咒,以及资源禀赋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什么样的作用机理,成为了实现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必然要澄清和解决的严峻课题。
   本文遵循从理论到实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即首先对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核心要义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初步统计观察,提出资源禀赋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和假设。进一步运用1996~2009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省际面板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对理论研究结论进行多角度的实证检验,并提出相应针对性对策。
   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负相关,而是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原因可归结为,在一定强度内的资源开发,伴随着物质资本投资的增加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上升,而这两项指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尽管此时的资源开发通过“挤出”制造业发展、减缓对外开放程度、削弱对科技、教育的投入、降低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而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增长,产生引发“诅咒”效应的趋势,但该限制作用还没有达到使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的临界水平;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进一步加大,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存量开始下降,同时资源开发对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人力资本投入、经济活力、FDI等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强到一定水平,自然资源的“诅咒”效应随之凸显。
   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与采掘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与采掘业产值比重之间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一定限度内资源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储蓄及投资水平的提高,但过度依赖资源产业的经济体的投资水平将遭遇“诅咒”。(2)民族地区采掘业投资比重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更多的归因于国家对西部教育政策的倾斜,而包括能源开发在内的初级产品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挤出”效应束缚了人力资本积累的步伐。(3)制造业是民族地区重要的“资源诅咒”传导因素,民族地区对资源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资源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是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一大隐患。(4)资源产业发展虽然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环境改善,但对科技活动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却产生了较明显的制约,尤其是资源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约作用最为显著。(5)专注资源产业的发展导致民族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化程度低,FDI引力弱,经济效益差。
   因此,对于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能一味盲目地高强度索取,要提高资源租的使用效率,发挥物质资本投资的导向作用,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速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避免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应深化资源税改革,改变资源收入分配格局,并推进经济制度改革,减少寻租和腐败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