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K506、雷帕霉素滴眼液的药物毒性和药效学研究
【6h】

FK506、雷帕霉素滴眼液的药物毒性和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眼部是免疫性疾病高发的部位之一,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时生物利用度低、副作用大,而国内上市的眼局部应用的免疫抑制剂滴眼液只有糖皮质激素和环孢霉素,本实验通过对FK506和雷帕霉素滴眼液的药物毒性评价和药效学研究,以期这些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滴眼液进入临床。
   方法:1.人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人角膜上皮进行体外培养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2.角膜上皮细胞药物毒性评估:接种细胞至96孔板,加入浓度梯度100、30、10、3、1、0.3、0.1、0.03μmol/l的药物,培养24、48、72h后,使用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并建立量-效曲线,通过计算IC50对比各免疫抑制剂毒性的大小。3.Draize兔眼实验: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滴0.1m10.1%FK506、0.2%雷帕霉素滴眼液于一侧眼结膜囊内,另一侧滴入0.1ml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记录给药后24、48、72h角膜、虹膜、结膜的损伤情况,以Draize眼部刺激试验评分表示。4.建立大鼠葡萄膜炎模型:将伤寒杆菌内毒素200ul注射于SD大鼠后足垫建立葡萄膜炎模型,阴性对照组注射200ul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第4h、12h、24h、48h进行裂隙灯检查,参照Hoekzema的方法对临床表现进行评分。5.大鼠葡萄膜炎的药效学观察:1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设为空白溶剂对照组、0.1%FK506组、0.2%雷帕霉素组,注射内毒素24h后开始分别滴空白溶剂、0.1%FK506、0.2%雷帕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裂隙灯观察、拍照并参照Hoekzema的方法记录临床评分,统计学t检验检测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并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1.成功建立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CK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明确为角膜上皮细胞。2.CSA、FK506、雷帕霉素的角膜上皮细胞毒性均随浓度、时间的增加而加大;按IC50计算,24h、48h、72h的角膜细胞毒性顺序,均为CSA>RAPA>FK506。3.0.1%FK506、0.2%雷帕霉素滴眼液的Draize兔眼刺激实验证明为无刺激性。4.成功建立大鼠葡萄膜炎模型,4h开始出现症状,24h-48h症状最明显,7d基本自然消退。5.0.1%FK506组、0.2%雷帕霉素组内毒素注射后1、2d与空白溶剂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3-6d与空白溶剂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7d与空白溶剂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结论:1.FK506、雷帕霉素的角膜上皮细胞毒性均小于环孢霉素。2.0.1%FK506、0.2%雷帕霉素滴眼液无眼部刺激性。3.0.1%FK506、0.2%雷帕霉素滴眼液均可有效抑制SD大鼠葡萄膜炎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