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数字通信系统
1.1.2与完备码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1.3 Golay码简介
1.2组合编码方法
1.3本文的工作成果
第二章 区组设计与CSBIBD设计
2.1区组设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2.2区组设计的几个基本定义
2.3区组设计的存在条件
2.4构造区组设计的方法
2.5循环差集
2.5.1循环差集的定义
2.5.2循环差集的构造方法
2.6平方剩余法构造循环差集
2.6.1平方剩余的基本概念
2.6.2平方剩余的两个性质
2.6.3用平方剩余构造循环差集
第三章用CSBIBD方法译(22,11,7)码
3.1关联矩阵S(U,V)及相关定理
3.2最小码距的确定
3.3 SBIBD码
3.3.1生成(22,11,7)SBIBD码
3.3.211(10,5)阵列的性质及其证明
3.3.3监督矩阵H及其性质
3.4译(22,11,7)码
3.4.1译码过程
3.4.2(22,11,7)码的错误类型分析
3.4.3(22,11,7)码的译码方法
3.4.4(22,11,7)码的译码原理框图
第四章 用CSBIBD方法译(23,12,7)码
4.1广义码的概念
4.2广义二元Golay码
4.3译(23,12,7)码(即广义二元Golay码)
4.3.1(23,12,7)码的错误类型分析
4.3.2(23,12,7)码的译码方法
4.3.3(23,12,7)码的译码原理框图
第五章用双向监督法译22,11,6)及(22,10,8)码
5.1双向监督码
5.2用CSBIBD(11,5,2)设计构造(22,11,6)双向监督码
5.2.1 s(u,v)=11(5,1)阵列
5.2.2双向监督码译码过程
5.2.3(22,11,6)双向监督码错误类型分析
5.2.4(22,11,6)双向监督码的译码方法
5.2.5(22,11,6)双向监督码译码原理框图
5.2.6对(22,11,6)码的进一步讨论
5.3用CSBIBD11,6,3)设计构造(22,10,8)广义双向监督码
5.3.1基于CSBIBD(11,6,3)设计的s(u,v)=11(6,1)阵列
5.3.2译码过程
5.3.3(22,10,8)码的错误类型分析
5.3.4(22,10,8)广义双向监督码译码方法
5.3.5(22,10,8)广义双向监督码的译码原理框图
第六章用混合法译(23,11,8)码
6.1(22,10,8)码扩展成(23,11,8)码
6.2译(23,11,8)码
6.2.1译(23,11,8)码
6.2.2(23,11,8)码的错误类型分析
6.2.3(23,11,8)码的译码方法
6.2.4(23,11,8)码的译码原理框图
第七章码字性能分析及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7.1码效及纠错能力的比较
7.2译码复杂性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结果
7.2.1双向监督码的译码时间复杂性下限
7.2.2软件模拟试验结果
7.3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7.3.1(23,12,7)码的编码电路设计方案
7.3.2(23,12,7)码的译码电路设计方案
结论
致谢
附录A:(22,11,7)SBIBD码三信错时的伴随式Hamming重量计算程序
附录B:(23,12,7)码的组合译码源程序清单
附录C:(23,10,8)码的混合法组合译码源程序清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