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研究:以教材使用为视角
【6h】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研究:以教材使用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及其对外语教材的影响

2.1 引言

2.2 概念界定

2.3 外语教材研究综述

2.4 外语立体化教材研究综述

2.5 学习理论与外语教材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涵理解:立体化教材的缘起与发展

3.1 引言

3.2 大学英语教材的演变历程与现状分析

3.3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缘起与发展

3.4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内涵与框架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4.1 引言

4.2 概念界定:教材使用

4.3 先导研究:开放式访谈

4.4 实证研究: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框架构建

5.1 引言

5.2 学生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5.3 教师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

5.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5.5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框架的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反思:校本课程设计与外语能力发展

6.1 引言

6.2 课程设计:校本化

6.3 外语能力:多维发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局限

7.4 未来研究展望

7.5 结束语

附录1: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2: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情况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3:访谈提纲(学生部分)

附录4:访谈提纲(教师部分)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应用立体化教材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彰显其时代性、高效性、交互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和研究成为重要课题。立体化教材改变了传统外语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自主学习和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立体化教材不仅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动力与机遇,也对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能力、自主与合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提出了较高要求。面对海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全新的多媒体环境,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材功能的开发尚不到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等,导致立体化教材使用效果不佳。本文针对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使用进行探索性研究,重点调查并归纳影响立体化教材使用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来龙去脉,结合适用的外语教学或学习理论进行阐述和论证,构建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框架。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正确理解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入手,调查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找出影响立体化教材使用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最后反思立体化教材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优势。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理论思辨,客观描述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立体化教材的使用,产生的学术观点如下:
  (1)基于显性的物理表征和隐性的课程架构两个角度的界定,立体化教材是构建多媒体和多模态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而实现教材与教学有效整合的个性化的外语教学和学习平台,其内涵可以从教材本身、教材与课程以及教材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集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制品和网络教学资源等为一体,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进行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的整合;其次,立体化教材引起了大学英语课程要素一系列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由过去单一化纸介质教材发展成为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和多媒体网络教材等立体化教学资源结合体、课程环境由过去失真的课堂学习环境发展成为逼真、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最后,立体化教材满足师生自主选择、加工和使用教学材料的需求,构建开放式语言学习平台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影响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使用的六个主要因子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学习者角色、学习适应性和学习环境。比较六个因子的水平可以看出它们的发展并不均衡,大学生普遍在“对立体化教材的态度”上表现出较高水平,在“立体化教材与学习环境”上表现出较低水平。调查显示,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和立体化教材使用计划”方面自主性不高,对“自我评价者”的角色无法适从;虽然对应用立体化教材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基本适应,但学生仍更加倾向于在传统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网站等资源获取学习信息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学习习惯。对教师而言,教师进行立体化教材“再设计”的原则意识和过程意识较差,导致“再设计”行为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师依赖于自己探寻的资源并使用扩展和补充等方法进行立体化教材“再设计”,存在互联网信息资源使用率低下的弊端,不利于多元化资源整合;总体来看,“再设计”效果良好,尤其体现在立体化教材有利于课堂气氛的创设方面。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构建了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应用框架,从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和教材应用观四个维度来概括立体化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一框架的构建也从根本上厘清了教材编写者与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编写与教师使用之间的关系。
  (3)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促进课程设计校本化和学生多维外语能力培养成为可能。立体化教材在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转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菜单式学习资源供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素材;泛在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规划随时随地地学习英语;个性化学习方式为学生形成一套个性化大学英语学习解决方案。同时,本文以内隐能力和外显能力为支点形成外语能力的概念框架,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共同作用于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自学与面授、学习与运用、继承与创新”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引言,指出本研究的缘起、目的与意义、现状以及内容与方法等。第二章在对本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对国内外教材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梳理主流学习理论发展的脉络以及它们对英语教材的影响,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探索大学英语教材演变历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立体化教材出现和发展的理据,正确理解立体化教材的内涵。第四章是研究设计,包括方法、对象、工具、过程等。数据收集围绕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和应用框架的构建。第五章是研究结果,对问卷调查所得定量和定性研究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师生使用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的优势和不足。第六章是研究反思,阐述立体化教材对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影响,思考大学英语课程校本化设计和学生外语能力的多维培养。第七章是结论,回顾研究内容和结果,并指出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局限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