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四川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6h】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四川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据统计,2009年四川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82.8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6%。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而言,成功的发展模式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指导及协调作用。
   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通过专家评分法分析并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企业、乡村居民和当地政府,并对这三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实现方式进行阐述。
   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将同一时点上的乡村旅游开发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与每一阶段相对应的政府作用分别为主导、引导、协调,进而根据专家访谈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将每一阶段政府的投资额界定为:大于50%、介于20%至50%之间、小于20%,基于此,归纳出四川乡村旅游开发中主要核心利益相关者分别为政府、企业+政府、企业+居民+政府的政府主导型、业主引进型、多中心治理型三大发展模式。
   对政府主导型、业主引进型、多中心治理型三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适用环境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运用博弈论分析采用该模式时出现的主要矛盾,得到如下结论:
   针对采用政府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时,出现的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合作问题,构建有不确定性且不可监督的委托人-代理人博弈模型,分析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开发前期:规划先行;开发初期:保障居民利益,树立居民信心;开发中后期:采用激励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在采用业主引进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之时,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如何使企业在政府批准项目建设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概率的问题,提出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制止企业无序开发;适度放宽进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注资的解决方法。
   多中心治理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运用,涉及到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针对政府监督、企业管理、居民参与的问题,设计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并提出政府鼓励企业,调动积极性;企业激励居民,提高生产率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