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受力规律研究
【6h】

成都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受力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排桩支护是深基坑支护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成都的建筑深基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地铁车站基坑广泛采用的支护形式。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目前设计中支护结构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式与其实际的受力情况有较大的差距,围护桩的内力实测值远小于设计值,设计往往偏于保守,从而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影响因素。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对成都地铁二号线站东广场站排桩支护深基坑工程进行施工监测,获得了冠梁水平位移、桩身变形(水平位移)、桩身内力、钢支撑轴力等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
  (2)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工程的开挖、加撑等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各个工况下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桩后土压力、支撑轴力、桩间土体变形等。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
  (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桩间距、土体刚度及强度、温度、钢管支撑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现场监测实测值均小于设计容许值,表明工程是安全的。围护桩内钢筋应力值远小于设计应力值,表明围护桩的设计偏于保守。
  (2)总体上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本论文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基坑的受力变形情况。
  (3)当桩间距为4.2m时,桩间土体最大水平位移43cm,桩后土体已经产生从地面贯通到桩底部的破裂滑动面,而桩后土压力合力基本稳定,说明排桩已经不能更大地发挥挡土作用,因此可认为其极限桩间距为4m左右。
  (4)对黏性土地层,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对土体刚度、强度参数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内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对砂卵石地层,则是: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总体上看,土体刚度、强度参数偏小时,围护桩的变形及内力的计算结果将偏大,使得设计偏于保守,这也是导致实际工程中桩的钢筋应力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