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分析与研究
【6h】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分析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1.2.1 国外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1.2.2 国内相关研究及文献回顾

1.2.3 简要评述

1.3 本文的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现行体制下货币政策体系的确立

2.1 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和确立

2.2 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进程

2.2.1 存款准备金制度

2.2.2 再贷款和再贴现

2.2.3 公开市场操作

2.2.4 利率

2.2.5 汇率

2.3 现行体制下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2.4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间接化调控的起点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的定性分析

3.1 信贷传导渠道

3.1.1 作用机制

3.1.2 运行环境

3.1.3 传导效应

3.2 利率传导渠道

3.2.1 作用机制

3.2.2 运行环境

3.2.3 传导效应

3.3 汇率传导渠道

3.3.1 作用机制

3.3.2 运行环境

3.3.3 传导效应

3.4 资本市场传导渠道

3.4.1 作用机制

3.4.2 运行环境

3.4.3 传导效应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4.11998年至2002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检验

4.1.1 信贷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1.2 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1.3 汇率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1.4 资本市场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2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2.1 信贷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2.2 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2.3 汇率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2.4 资本市场传导渠道效应检验

4.3 实证结论总结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5.1 转变银行业经营方式,畅通信贷传导渠道

5.2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渠道

5.3 建立灵活的汇率制度,畅通汇率传导渠道

5.4 规范资本市场发展,畅通资本市场传导渠道

5.5 加强与财政、监管政策的协调,形成政策全力

5.5.1 大力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5.5.2 加强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自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放弃了贷款规模管理、恢复公开市场操作、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利率浮动空间,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从直接走向间接。间接化的货币政策调控体制已经伴随着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制的日益完善而渐渐的走向成熟化,并有了得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和环境。但世界经济金融的复杂背景、体制改革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对外依存度的增大,又使得货币政策操作更趋复杂。
  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1998年到2002年的通货紧缩,2003年以来的流动性过剩及CPI高企,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三个阶段。央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物价波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密集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等货币政策工具,其频度及力度前所未有。研究此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不同传导渠道的作用机制、运行环境、传导效应等问题,对今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等实际问题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详细分析了1998年至今的货币政策体系的变迁及演进,指出自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走向间接化调控,货币政策目标、工具、操作方式相对成型且未发生显著变迁,并将1998年界定为本文的研究起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的论述,包括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和资本市场渠道,运用图表和数据的方法,详细分析了1998年以来四种传导渠道的作用机制、运行环境及传导效应。在对传导效应的分析上,对不同传导渠道分阶段考虑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传导效应的大小。然后,本文对各传导渠道效应的大小进行了实证检验。考虑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传导效应各有不同,选取季度数据,分反通缩时期(1998年至2002年)和反通胀时期(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两个阶段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进行弹性分析,考察传导渠道效应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渠道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体制机制的逐渐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尤其在资源配置、产权交易、价值发现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表现日益突出,资本市场渠道必将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主要渠道。同时检验还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各渠道在传导中有一定的非对称效应。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传导效率的几点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对各传导渠道的分析上,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因素,从而使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的分析及评价更加合理。
  二是在实证分析上,选取1998年至2008年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自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走向间接化调控,货币政策目标、工具、操作方式相对成型且未发生显著变迁,研究区间的选择使实证分析更为科学严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