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向“后英国性”之路——《唯愿你在此》中的通过仪式研究
【6h】

通向“后英国性”之路——《唯愿你在此》中的通过仪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Rites of Death:Transition from Englishness to Post-Englishness

1.1 Rites of Death and Last of England

1.2 Rites of Death and Beginning of Transition

Chapter Two Rites of Transgression:Cultural Separation from Englishness

2.1 Rites of Transgression and Entrance into Liminality

2.2 Rites of Transgression and Anxiety of Rootlessness

Chapter Three Rites of Pilgrimage:Hope of Reintegration with Englishness

3.1 Rites of Pilgrimage and Alienated England

3.2 Rites of Pilgrimage and Hope of Reintegration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为当代英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叙事技巧赢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从摘得《卫报》小说奖的《洼地》到荣获布克奖的《杯酒留痕》,作者始终致力于再现个体获得身份认同的过程。在2012年出版的《唯愿你在此》中,斯威夫特观照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迷失于历史文化空间的特殊个体,而是通过描绘具有鲜明指涉功能的“通过仪式”,对当代英国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进行反思。本文运用凡·盖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和维克多·特纳的阈限模型理论,探讨英国文化身份从“英国性”到“后英国性”的流变。
  “通过仪式”的本质是“自我重生”神话的重复表演,是表演者脱离原有身份,继而获得全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斯威夫特在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仪式:“死亡仪式”、“越界仪式”和“朝圣仪式”,再现了英国文化身份在通向“后英国性”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建构方式。作为“通过仪式”的起点,由勒克斯顿一家两代人接力完成的“死亡仪式”不仅促使主人公杰克逃离作为英国田园象征的杰布农场,而且指涉了传统“英国性”在后帝国主义语境下的分崩离析。勒克斯顿一家的“越界”行为构成了第二种仪式。仪式的表演者们进入了身份认同的“阈限空间”,因失去了同故土的联系而沦落为进退两难的“游荡者”。斯威夫特借此表达了对否定或抛弃文化传统的深切忧虑。在最后上演的“朝圣仪式”中,“朝圣者”的不可靠叙事以及对故乡的陌生感表明,英国文化身份不会永恒地固定在某个本质化的“原点”。当代“朝圣者”的悲剧揭露了民族本质主义衰亡的根源在于对逻格斯中心论的迷信。盲目地回归文化“原点”不仅无法解决当代的文化身份危机,反而会在自我认知紊乱的泥潭中愈陷愈深。
  斯威夫特并没有附和英国文学传统“终结论”,同时也否定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盲目的“复古思潮”。显然,作家的本意并非对当代英国文化身份做出准确的、预言式的定义,而是通过书写不同类型的仪式,批判文化身份的传统构建方式,努力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挣脱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桎梏,避免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