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主体性意识角度看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h】

从主体性意识角度看口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Purposes of the Study

Research Questions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Interpreters abroad

1.2 Research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Interpreters at home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reting

Chapter Thre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3.1 Face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3.1.1 Geographical Features

3.1.2 Thinking Models

3.1.3 Cultural Images

3.1.4 Religions and Customs

3.1.5 Other Facets

3.2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3.2.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3.2.2 Omission

3.2.3 Explanation

3.3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3.3.1 Categorized Knowledge of Two Cultures and Comparative Ability

3.3.2 Mock Practices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背景,人类都有着对沟通和交流的渴望。而口译员的工作就是架起文化间的桥梁,让人们实现心中所想。
  口译工作的实质无异于任何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而作为口译工作的主体,口译员需要拥有自我意识及对客体进行掌控的能力。一位有主体性意识的合格的口译工作者必须牢记文化差异,并提高自身处理文化障碍的能力,避免触犯文化禁忌,以便成功传递文化元素。
  近十年来,人们愈发对口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专注在口译学习的一些方面。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者及专家呼吁口译员在双语知识之外还应着重学习文化知识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少有人在建议的基础上给出培养的方法,更不用说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了。因此,口译教学方面和口译学习方面仍未出现明显的调整或改变。
  本文意在从主体性意识角度出发,为口译学习者提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为其成为合格的口译员打下坚实基础,以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使者的责任。文章在阐述了造成文化障碍的主要原因后列举出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常用的方法及策略。口译学习者应对文化知识进行分类学习。分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知识架构,并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另外,在学习某一方面时,学习者最好同时学习中外两种文化关于此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区分。同时,此种方法也有利于学习者将相似的知识点成对记忆。
  良好的知识架构和文化的比较能力仍不足以实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译学习者需要大量的日常练习和模拟练习。由于日常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与分享信息,因此口译学习者可选取多种练习模式,如阅读理解、改述、项目调研、课题展示与讨论等。而在模拟练习方面,口译学习者需要组成小组进行练习。每次模拟练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模拟口译及译后回顾。组员需以一场模拟会议为背景,主动积极地准备并进行练习,分享经验,交流技巧,共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