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学生在三个伴随义格式上的偏误及教学策略
【6h】

留学生在三个伴随义格式上的偏误及教学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对三个格式的本体研究

1.3.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第 2 章 三个伴随义格式的语义特点和句法结构

2.1 三个伴随义格式的语义特点

2.2 三个伴随义格式的句法结构

2.2.1 VP1、VP2的构成形式

2.2.2 VP1、VP2的位序

2.3 三个伴随义格式充当的句子成分

第 3 章 三个伴随义格式的偏误分析

3.1 关于针对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问卷调查

3.2 留学生问卷调查中的偏误分析

3.3 三个伴随义格式的偏误原因分析

3.3.1语内迁移——与其他伴随义格式的混淆

3.3.2 教材解释不清楚

3.3.3不同留学生母语的影响

第 4 章 对三个伴随义格式的教学对策

4.1 对教材的建议

4.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4.3“连 VP1 带 VP2”结构教学设计

第 5 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伴随义格式是指表示两个事件、动作、状态等同时发生时,现代汉语中倾向于使用的一些固定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边VP1一边VP2”、“又VP1又VP2”、“连VP1带VP2”“一面VP1一面VP2”、“当VP1的时候VP2”、“一VP1就VP2”、“VP1着VP2”、“在VP1中VP2”等。本文从中选取了“一边VP1一边VP2”、“又VP1又VP2”、“连VP1带VP2”这三个最常用、留学生错误率较高的伴随义格式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理论,尝试从汉语本体出发,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个表伴随义格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句法分布特点和语义表达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大学CCL语料库语料分析,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三个结构主要的偏误类型,指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对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概括如下:
  前两章交代选题缘由,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文献综述。从语义、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三个格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第三、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第三章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与我们默认的结构难度相反的是,三个格式正确率为:连VP1带VP2>又VP1又VP2>一边VP1一边VP1,最容易的格式却最容易出错。“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偏误率高于“汉字文化圈”学生。学生最易出现的偏误是语内迁移导致的误加和误代。三个格式的偏误来源主要有三种:语内迁移——与其他伴随义格式的混淆;教材解释不清楚,在语法注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稍有欠缺;不同留学生母语的影响。本文以出现偏误较多的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为例,将其偏误来源分为:分化造成的偏误和再解释造成的偏误。
  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三个伴随义格式提出教学对策。首先,在教材方面主张提高教材的完整性,语法设置按照“结构-功能-文化”的步骤进行拓展,逐步加深,满足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应对这三个结构在感情色彩、语用方面的限制进行阐述说明。加强三个格式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对于那些显著的,易出现偏误的区别性特征应当加以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主张注意知识点导入的篇章性。其次,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衔接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深入拓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