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6h】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指挥管理研究现状

1.2.2 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2章 近150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总结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基本情况

2.2 各类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总结分析

2.2.1 火灾事故

2.2.2 爆炸事故

2.2.3 毒气事故

2.2.4 列车相撞事故

2.2.5 脱轨事故

2.2.6 停电事故

2.2.7 踩踏事故

2.2.8 乘客坠落站台事故

2.2.9 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

2.2.10 设备故障事故

2.3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员素质因素

2.3.2 设施设备因素

2.3.3 管理机制因素

2.3.4 社会控制因素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3.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选取要求

3.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

3.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1.3 评价的内容

3.1.4 评价的功能

3.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2.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集构建

3.3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赋值

第4章 基于粗糙集的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约简

4.1 粗糙集基础理论概述

4.1.1 粗糙集基本理念

4.1.2 基于粗糙集的指标约简机理

4.1.3 应用粗糙集理论进行评价指标约简的说明

4.2 基于属性重要度的指标约简模型

4.2.1 模型构建

4.2.2 算法分析

4.3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信息系统构建

4.4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第5章 基于粗糙集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

5.1 基于信息量和属性重要度的指标权重确定模型

5.1.1 基于粗糙集的指标权重确定机理

5.1.2 建立指标权重确定模型

5.1.3 对指标权重确定模型的修正

5.2 基于粗糙集的综合评价模型

5.2.1 综合评价模型原理

5.2.2 综合评价方法及步骤

5.3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都由以前的单线运行转换成了多线、多制式运行的网络化运营局面。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复杂,运营制式多元,发生突发事故后,事故影响面大,后果比较严重,这给应急指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因此科学合理的应急指挥管理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预防、减少突发事故,降低突发事故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是完善应急指挥管理方法、提高应急指挥管理能力的基础。通过建立精准的评价模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能力,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形成高效的应急指挥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对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学者对于应急能力评价指标都是通过总结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构建的,这样得到的指标体系缺乏说服力,其合理性也有待考证。鉴于此,本文基于事故分析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诞生以来的150年间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生的各种典型突发事故的基本情况,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置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影响因素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到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管理机制和社会控制)和30个二级指标。
   基于事故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是全面但粗糙的,为了体现模型的精准性,需要对初步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粗糙集理论具有这种去除冗余指标,提取核心指标的功能。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性,本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指标约简模型,基于粗糙集的信息量和属性重要性原理,建立了指标权重确定模型。选取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年限相对较长的7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重庆轻轨、成都地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专家咨询等方式给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值,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结合指标约简模型和权重确定模型,得到了21个最佳约简指标及其综合权重。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到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