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研究
【6h】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的提出

1.1.2 信息化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教学设计的发展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究

2.1 学习风格的分析与研究

2.1.1 学习风格的定义

2.1.2 从学习风格中得到的启示

2.2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分析与研究

2.2.1 信息化教学环境定义

2.2.2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与研究

2.2.3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特征

2.3 教学设计分析与研究

2.3.1 教学设计的特征

2.3.2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

2.3.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3.1.1 教学目标的含义

3.1.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3.2 教学内容的分析

3.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3.2.2 确定单元目标

3.2.3 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

3.3 学习者分析

3.3.1 学习者认知特点分析

3.3.2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3.3.3 学习动机分析

3.3.4 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分析

3.4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3.4.1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4.2 教学环境的设计

3.4.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3.5 教学媒体的选择

3.5.1 教学媒体的影响因素

3.5.2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3.6 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3.7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校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4.1 学习风格测量的目标

4.2 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选择

4.2.1 测量工具

4.2.2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学习风格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3.1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4.3.2 调查结果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校信息化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5.1 实验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5.2 实验校师生信息化素养现状

5.2.1 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5.2.2 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现状

5.2.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6.1 教学设计实例

6.2 实验的实施过程

6.2.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2.2 实验过程的记录与教学分析

6.3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6.3.1 两个班学生期末成绩统计与分析

6.3.2 对教师进行访谈

6.4 本章小结

结论

总结

研究的不足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都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要充分了解学生,认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只有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考虑到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才能进行好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努力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深入探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综合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信息处理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风格、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在信息化环境下结合学习风格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对原有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优化。
   其次,基于这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对实验校学生进行学习风格的测量。借鉴Reid的学习风格调查量表中的题项,再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对问卷进行适当改进,得到了包括六个维度、30个题项的正式问卷。通过正式问卷的调查,对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在统计学理论的支持下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另外也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作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保障。
   最后,将这种优化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作者在实验校历经一学期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行为与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地改进教学设计方案。在结合信息化环境和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知道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