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档案馆建筑设计及其社会服务空间研究
【6h】

档案馆建筑设计及其社会服务空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档案馆及其社会服务空间的发展演变

2.1 档案及档案信息

2.1.1 档案

2.1.2 档案信息

2.2.3 我国档案馆的起源及演变

2.3 国内外档案馆介绍

2.3.1 中国档案馆介绍

2.3.2 国外档案馆介绍

2.4 档案馆的社会服务空间

2.4.1 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的定义

2.4.2 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的组成

2.4.3 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2.4.4 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发展的趋势

2.4.5 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3章 档案馆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3.1 档案馆的建筑现状

3.1.1 建筑选址

3.1.2 档案馆的总平面布局

3.2 档案馆的外部空间设计

3.2.1 外部空间环境

3.2.2 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3.3 档案馆室内空间设计

3.4 档案馆建筑的功能构成

3.4.1 功能构成

3.4.2 档案馆的功能分区

3.4.3 功能布局方式

第4章 档案馆的社会服务空间设计分析

4.1 档案馆建筑的基本原则

4.2 档案馆的社会公共服务空间构成

4.3 档案馆的社会公共空间服务分析

4.3.1 档案馆的分级及技术经济指标

4.3.2 档案馆的功能分析

4.3.3 档案馆的社会公共服务空间案例研究

第5章 档案馆的社会服务空间实例分析

5.1 安县档案馆设计案例

5.1.1 安县档案馆概况

5.1.2 安县档案馆规划设计

5.1.3 安县档案馆建筑设计

5.1.4 安县档案馆社会公共服务空间分析

5.2 绵竹县档案馆建筑设计实例

5.2.1 绵竹县档案馆概况

5.2.2 绵竹县档案馆规划设计

5.2.3 绵竹县档案馆建筑设计

5.2.4 绵竹县档案馆社会公共服务空间设计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载体,是人类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见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的实物载体,首先要解决好保存的问题,其次要解决好在今后如何使用的问题。当今的档案不再作为机密而始终保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库中,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档案馆都在努力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档案要以为全人类服务为目标,要对所有的公众开放。因此,加强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怎样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解决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问题,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结合安县档案馆等实际案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档案馆建筑设计的社会服务空间做了具体研究。首先,从档案和档案馆事业出发做论述,阐述了档案和档案馆的起源和发展,并对中外档案馆的差异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提出了档案馆社会服务空间的含义;其次,文章从档案馆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档案馆建筑选址,档案馆的总平面布局以及档案馆的内外空间环境,进而对档案馆的功能分区做了阐述;第三,文章以档案馆实际案例作为切入点,逐步深入地讲到档案馆的功能分区中非常重要的社会服务空间的构成,对档案馆的社会服务空间做了具体分析;最后,文章以新建的安县档案馆等实际档案馆案例为例,关于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社会服务空间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