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6h】

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访谈及实地走访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跨学科研究法

2.2.5 数据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方式的确定

3.1.3 调查量表的发放与回收

3.1.4 结构效度的检验

3.1.5 可靠性检验

3.2 意义因素统计分析

3.3 管理信息统计分析

第4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理论基础

4.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概述

4.1.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概念

4.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结构

4.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方法

4.2.1 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的主要方法介绍

4.2.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方法

第5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分析与设计

5.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

5.1.1 可行性分析

5.1.2 需求分析

5.1.3 平台组织结构分析

5.1.4 数据流程分析

5.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设计

5.2.1 功能设计

5.2.2 数据库设计

5.2.3 界面设计

5.2.4 输入设计

5.2.5 输出设计

5.2.6 程序过程设计

5.2.7 平台中的可重复技术

第6章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测试与应用

6.1 系统测试说明

6.2 系统测试结果

6.2.1 系统整体功能及单元

6.2.2 系统性能测试

6.2.3 系统缺陷(BUG)测试

6.3 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调查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论文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国家教委为了发展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在1985年提出的,其建立改变了体育竞技人才只能由专业的体育机构训练的单一模式,有利于体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和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当前体育走向市场的背景下,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比以前更大。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归纳了13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可能存在的意义以及24个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能相关的管理信息,并采用软件开发方法中的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分析和设计方法构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然后以西南交通大学为实例实现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网络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并对其交付使用的部分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交付使用的部分可正常运行。
  经研究与分析,文章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关于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办队的管理体制、人员管理、训练和比赛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四个方面展开。第二,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意义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的主要管理信息则有五个。第三,得出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内涵与意义及其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明确了平台的软件结构与硬件结构要求。第四,面向对象构建方法最适应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的平台构建。第五,设计了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系统,论证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的可行性,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研究了系统的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与数据流程。第六,以西南交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系统为例,对其功能、数据库、界面、输入、输出以及程序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得出成形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网络化管理平台,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可正常运行。然而,本研究中的平台架构和功能设计仅选取了核心功能,设计的系统还只是雏形,在实际运营应用前还需要更多的功能完善与优化工作。另外,访谈专家数量少、实地调研时间不足、理论研究不深刻也是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导致系统设计方案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