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铁联运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研究
【6h】

海铁联运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港站与港站间的界定

1.1.2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的界定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1 研究背景

1.2.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集装箱港口与港站运输组织分析

2.1 集装箱港口运输组织分析

2.1.1 集装箱港口设施布局

2.1.2 港口主要设施的办理能力

2.1.3 港口集装箱的运输流程

2.2 港站运输组织分析

2.2.1 港站设施及布局

2.2.2 港站集装箱运输流程

2.3 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运输组织分析

2.3.1 集装箱中心站布局

2.3.2 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关键设施的办理能力

2.3.3 港口型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运输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协调性分析

3.1 现行港站间运输组织协调性存在的不足

3.1.1 基本信息共享

3.1.2 设备标准化

3.1.3 关键设施能力匹配

3.1.4 海铁联运时间衔接

3.2 港站与港口对接模式

3.2.1 港站设置在港口内方的对接模式

3.2.2 港站设置在港口外方的对接模式

3.3 其他影响因素

3.3.1 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的影响

3.3.2 海铁联运相关政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分析

4.1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存在的问题

4.2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组织原则

4.3 港站设置模式运输流程分析

4.3.1 港站在港口内集装箱运输流程分析

4.3.2 港站在港口外集装箱运输流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装箱船舶-班列匹配模型

5.1 船舶-班列匹配模型

5.1.1 模型假设条件

5.1.2 船舶-班列匹配模型及其参数

5.2 船舶-班列匹配模型案例分析

5.2.1 船舶靠泊计划分析

5.2.2 芦潮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分析

5.3 船舶-班列匹配模型案例求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研究

6.1 港站间运输方式及其主要设施的作业

6.1.1 港站间运输组织方式

6.1.2 轨道式龙门吊作业

6.1.3 集卡作业

6.1.4 铁路取送车组作业

6.2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模型

6.2.1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方式参数设定

6.2.2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模型及其成立条件

6.3 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模型案例分析

6.3.1 洋山港区与芦潮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

6.3.2 模型求解结果及其一体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船舶大型化增加了港口堆场堆存集装箱的压力,铁路运输组织强计划性影响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运行线的调整,运用优化的方法来解决港口与港站间的运输组织有利于整个海铁联运环节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在微观方面分析介绍港口和港站一般布局、关键节点的办理能力和内部集装箱运输流程的基础上,再从宏观方面来探讨影响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的一些主要因素,结合相关部门对海铁联运发展的重视及规划,对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进行相关的研究。
  (1)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的优化。较为复杂的港站间运输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通过组建新的联合办公室、检验检疫部门的“大通关”模式、增加铁路旬间五日别运输计划等,使得港站间集装箱运输流程得到了简化。由于港站设置的地理位置不同对港站间的运输组织影响较大,因此分别就港站设置在港口内和港站设置在港口外两种情况进行局部优化。
  (2)船舶-班列匹配集装箱数量优化。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开行受到箱流组织和开行方案的影响,相对于开行方案调整难度大而言,箱流的合理组织要容易得多。由于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的箱源主要来自到港船舶,通过船舶-班列的匹配模型求解得到班列的箱流来源,从而使得卸箱更趋向于合理化。
  (3)港站间运输组织的优化。箱流来源确认之后,具体还需要港站间的短驳运输来实现,而根据港口近远期的发展规划,未来港站间的运输组织会呈现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局面,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集装箱数量的分配是实现港站间集装箱运输组织一体化的核心。通过分析港站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总时间,结合班列的始发时间和船舶的进离港时间,求出卸海铁联运箱的最佳时间有利于缩减海铁联运箱在港口堆场、分区车场和装卸线的停留时间,并尽可能的实现集装箱运输的“无缝衔接”,提高堆场等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通过运用船舶-班列匹配模型和港站间运输组织一体化模型,分析得出计划周期内上海洋山港区船舶卸海铁联运箱的时间、芦潮港站始发班列的箱流来源和港站间运输方式的选择运用情况,实现洋山港区和芦潮港站两者间运输组织的一体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