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方自我对中国他者的双重想象——毛姆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面纱》的形象学解读
【6h】

西方自我对中国他者的双重想象——毛姆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面纱》的形象学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毛姆其人其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第2章 自我确证:集体想象中的原始性中国他者

2.1 屏风布景上的破落风景

2.2 灰色面纱下的失语人群

2.3 “整合”的意识形态化他者

第3章 自我颠覆:西方反思下的梦幻化中国他者

3.1 彩纱笼罩的城市掠影

3.2 隔屏欣赏的人物剪影

3.3 “离心”的乌托邦式他者

第4章 屏风前景:在华西方人的双重镜像

4.1 心灵的眼睛:带着圣光的救赎天使

4.2 感官的眼睛:傲娇疏离的丑恶面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重要作家之一。他曾于1919来到中国并以自身所见所闻为题材,创作了两部作品:《在中国屏风上》和《面纱》。在这两部作品中,毛姆为人们描绘了双重想象下的中国他者形象。本文就这两部作品中的他者形象进行解读,结合毛姆的其他创作,考察作者笔下的中国他者形象以及隐藏在形象背后的作家文化心理。
  基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定义,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毛姆的两部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价值与方法。第二部分,正文,借用形象学的理论对毛姆两部作品中的他者形象进行细致的文本梳理。以他者(中国环境、人物)及自我(在华西方人)作为双重切入点,解读毛姆对中国他者的双重想象。最后,结论部分,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明确指出毛姆所描写的中国并非是全然真实的中国,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想象出的双面中国,作者的创作意图旨在以这个想象的中国作为载体,一方面流露出西方文化自我确证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寄托着西方文化自我反思与超越的乌托邦愿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