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南北朝方言声母研究
【6h】

魏晋南北朝方言声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范围

1.1.3 研究材料及鉴别

1.2 选题意义

1.2.1 魏晋南北朝方言研究的重要性

1.2.2 魏晋南北朝方言声母研究的重要性

1.3 研究现状

1.3.1 中古声母研究概况

1.3.2 魏晋南北朝专书和专人的声母研究

1.3.3 译经类声母研究

1.3.4 魏晋南北朝方音声母研究

1.4 《切韵》音系的性质及拟音标准

1.4.1 《切韵》的性质

1.4.2 拟音标准及依据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魏晋南北朝方言分区

2.1 方言分区概述

2.1.2 汉语方言分区

2.1.2 魏晋南北朝方言分区

2.2 作者方言区和注疏成就

2.2.1 江东方言区(34位)

2.2.2 关西方言区(3位)

2.2.3 中州方言区(21位)

2.2.4 河北方言区(8位)

2.2.5 奇方言区(17位)

2.2.6 荆楚方言区(9位)

2.2.7 淮南方言区(1位)

2.2.8 南越方言区(2位)

2.2.9 梁益方言区(1位)

2.2.10 地域不定(14位)

第3章 各方言区声母

3.1 江东方言区

3.1.1 唇音

3.1.2 舌音

3.1.3 半舌音:来母[I]

3.1.4 牙音

3.1.5 齿音

3.1.6 正齿音

3.1.7 半齿音:日母[ηz]

3.1.8 喉音

3.1.9 江东方言区声母

3.2 关西方言区

3.2.1 唇音

3.2.2 舌音

3.2.3 半舌音:来母[I]

3.2.4 牙音

3.2.5 齿音

3.2.6 正齿音

3.2.7 半齿音:日母[ηz]

3.2.8 喉音

3.2.9 关西方言区声母

3.3 中州方言区

3.3.1 唇音

3.3.2 舌音

3.3.3 半舌音:来母[I]

3.3.4 牙音

3.3.5 齿音

3.3.6 正齿音

3.3.7 半齿音:日母[ηz]

3.3.8 喉音

3.3.9 中州方言区声母

3.4 河北方言区

3.4.1 唇音

3.4.2 舌音

3.4.3 半舌音:来母[l]

3.4.4 牙音

3.4.5 齿音

3.4.6 正齿音

3.4.7 半齿音:日母[nz]

3.4.8 喉音

3.4.9 河北方言区声母

3.5 齐方言区

3.5.1 唇音

3.5.2 舌音

3.5.3 半舌音:来母[I]

3.5.4 牙音

3.5.5 齿音

3.5.6 正齿音

3.5.7 半齿音:日母[ηz]

3.5.8 喉音

3.5.9 齐方言区声母

3.6 荆楚方言区

3.6.1 唇音

3.6.2 舌音

3.6.3 半舌音:来母[I]

3.6.4 牙音

3.6.5 齿音

3.6.6 正齿音

3.6.7 半齿音:日母[ηz]

3.6.8 喉音

3.6.9 荆楚方言区声母

3.7 淮南方言区

3.7.1 舌音

3.7.2 半舌音:来母[I]

3.7.3 牙音

3.7.4 齿音

3.7.5 正齿音

3.7.6 半齿音:日母[ηz]

3.7.7 喉音

3.7.8 淮南方言区声母

3.8 南越方言区

3.8.1 喉音

3.9 梁益方言区

3.9.1 唇音

3.9.2 齿音

3.9.3 喉音

3.10 地域不定

3.10.1 唇音

3.10.2 舌音

3.10.3 半舌音:来母[I]

3.10.4 牙音

3.10.5 齿音

3.10.6 正齿音

3.10.7 半齿音:日母[ηz]

3.10.8 喉音

3.10.9 地域不定声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方音声类讨论

4.1 唇音

4.2 舌音

4.3 半舌音:来母

4.4 牙音

4.5 齿音

4.6 正齿音

4.7 半齿音:日母

4.8 喉音

4.9 魏晋南北朝方音声母分期及特点

4.10 魏晋南北朝方音声母

附论《玉篇》音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反切兴盛,佛经翻译流行,原有的注音方法也得到了传承。韵书、字书和音义书等多种文献中存有大量音注,其中反切、直音、声训及一些存有音注的古今字和异体字等是方音声母的研究基础。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魏晋南北朝的方音声母,首先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将这一时期存有音注的110位作者划分到九大方言区;其次通过音注系统比较法和音注逐个比较法,以《切韵》系统为参照对象,对比分析各方言的作者音注。
  文中运用统计法整理出魏晋南北朝音注4064条;通过系联法和音注比较法归纳了魏晋南北朝的切上字和声母系统。
  魏晋南北朝方音声母33个,特点如下:1、唇音:轻唇音还未分化,但出现了分离趋势;唇音只有四类,为重唇音帮、滂、并、明。2、舌音:舌上音知、彻、澄在三等韵中基本分用,而在二等韵里仍读舌头音,娘母分化最晚;舌音只有端、透、定、泥四类。3、日母和来母基本是本母自切,各自成类;日母与泥(娘)混用较多,可能仍属舌音,但出现了向零声母和齿音转变的趋势,如关西、中州、齐方言区。4、牙音独立性强,切上字分为两类,分别与一二四等和三等相切,不混用;喉音各母基本自切,独立成类。喉牙音互转较多。5、齿音包含三类,界线分明:精组、庄组、章组;南方方言区从邪相混,三国时北方方言区也有混用例,但邪母已经存在,是独立的声母。庄组在各方言区的分化速度不同,总体上已从精组中分离出来,包含庄、初、崇、生四母。章组主要来源於端(知)系,这一时期已经分立;南方方言区船母自切例少,仍与禅母相混,还未独立;而北方方言区船、禅分用,包含章、昌、禅、书、船五个声母;禅母是塞擦音,船母是擦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