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货币乘数和支出乘数的综合——新模型的建立以及该模型对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启示
【6h】

货币乘数和支出乘数的综合——新模型的建立以及该模型对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第一章简述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模型

第二章比较简单模型中的“存款创造乘数”和支出乘数

第三章两个乘数的综合以及新模型的建立——最简单的情况

第四章这个新奇的模型有什么意义?

第五章对新模型的完善

参考文献

附:英文版(English version)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的论述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模型开始。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都有这样的假设:需求决定收入。该类理论通过分析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求出宏观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描述均衡收入的形成过程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列出以收入Y为自变量的有效需求的函数,再令它等于收入Y,然后解这个关于Y的方程,得到均衡解。另外一个是乘数理论,该原理认为,初始的有效需求,可以实现等量的收入,新形成的收入中,有一部分被消费掉,形成新的有效需求进而形成新的收入,新的收入部分地被消费掉,再次形成新的有效需求和新的收入,由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最后形成的总的收入,即是上述无数“新收入”的加和,而这个加和与初始需求之间的比率便是“支出乘数”。 随后本文阐述了简单的存款创造模型的基本原理。存款创造的过程是这样的:央行发行一定的货币作为基础货币供给,人们将这些货币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部分基础货币作为法定准备金存入央行,而将剩余部分借贷出去,而这些借贷出去的基础货币会变为新的存款并再次被部分地借贷出去,又形成新的存款,由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最后形成的总的存款或货币供给,即是上述无数“新的存款”的加和,而这个加和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率便是“货币乘数”。 通过对两个乘数模型仔细的比较,本文总结了二者之间的共通点,并论证了在一个模型中统一两个乘数的可行性。首先,这两个模型在数学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其次,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个模型中的一些概念是共通的:储蓄可以被看作存款,货币供给可以被看作有效需求。当然,两个乘数理论也有一些不相容的地方,但建立新模型、统一两个乘数的做法仍然是可行的。通过提出新的假设条件,避开了这些不相容之处,建立了新的模型,将这两个乘数统一于其中,并得出了一个新的“乘数”。 随后,本文并没有马上放宽新模型的假设,而是首先论述了这个新模型的意义。通过把新模型与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进行比较,引出了新模型所带来的新的理论启示:一、经济可以根据自身产生的货币需求,在同一个过程中自动生成货币供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货币在经济中体现为购买力或有效需求。随着对商品需求的产生,对用来购买这些商品的货币也会产生同等的需求;在初始的需求被满足后,会形成新的收入,而新的收入又作为货币供给(也即购买力)投入到经济当中去。在模型中,对商品的有效需求=购买力=货币供给;而商品的供给=供给方对货币的需求→新的购买力或货币供给。二、新模型提供一个平台,来分析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众所周知,令物价水平有变动压力的原因之一是市场没有处于出清的状态,均衡的收入水平不等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而新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模型实际上是在考虑到了现金和存款的相互转化的前提下,对基础货币不断扩大的过程进行动态描述,这样就免去了先计算出静态的货币量,再以之乘以货币速度所带来的麻烦。另外,新模型还提出了政策建议:如果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不是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来影响产出,而是追求稳定的物价水平的话,央行只需在经济的初始点提供一定的货币到流通领域,则通过需求管理政策实现国内均衡的同时,就可以同时实现物价的稳定。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逐个放宽了假设条件,以使得该模型尽量地贴近现实。虽然对假设条件做了很多调整,但这些调整都不影响最简单情况下的模型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