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6h】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1.导论

2.国际分工的历史回顾和新的发展

3.当代国际分工格局概述

4.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5.我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的优势转化

6.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7.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依据价值链而进行的一场国际分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形成巨大挑战,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要在更宽的领域、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和合作,就离不开对当前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的把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积极的开放政策,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国内外形势,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认清我国应该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找出适合我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就非常有必要。 本文首先对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了介绍,总结了在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时代背景、一些新的特点、趋势及其具体的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比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向纵深发展、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价值链和外包体系逐渐形成等,这些都使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有了新的时代背景。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顺应这一趋势,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重新分工。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使国际分工的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模式出现了重要变化。从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到产业内全球分工,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使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当代国际分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即分工结构网络化、分工形式多样化、分工主体多元化、分工基础科技化和分工机制协议化。 其次,本文系统介绍了当代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和形成原因,然后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且还探讨了当代国际分工中利益分配的问题。当今的国际分工格局大致表现为一种金字塔形的结构体系。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美国,是它创造了新经济,并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处在金字塔第二阶梯的典型国家是英国,它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主要提供新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所涉及的大都是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联系的内容。处在金字塔第三个阶梯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它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资本品的生产。处在金字塔第四个阶梯的典型国家是日本,它在当今的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资本要素密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比较高的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处在金字塔的最下面一个阶梯的国家数量众多,它们就是那些至今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它们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分工中主要从事劳动要素密集的最终消费品生产。这种金字塔形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高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可以说是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和载体的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及在整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不仅使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而且还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之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它们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相互都有需求,存在许多利益连接点,但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意味着资本、资源、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进行优化配置,这有助于扩大全球经济规模,可以增加世界各国的收益。但是,在当代国际分工中存在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本文从“要素结构”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种利益分配不均的理论根源和现实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当代国际分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要素分工”,一国要素结构和制度安排是取得分工利益的关键因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利益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可以归因于两点:一是对稀缺要素——知识经济要素的占有处于弱势,二是国际和国内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制度安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当代国际分工?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谋取最大的国际分工利益?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前提就是要弄清楚中国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本文对中国在当前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做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虽然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代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处于分工中的较低层次。我国的产品中只有一小部分占据着提供大量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大部分占据的都是提供很少价值量的生产环节。这与发达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获得价值链上最多价值增加值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由于知识经济要素结构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这种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改变自己的要素结构,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规划生产要素的全球组合与发展战略,而不是简单地持续传统的富裕要素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与国际分工战略。因此,我国在要在国际分工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更大的分工利益,应该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升,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分析,阐明实现这一优势转化的必要性,并指出影响转化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转化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总体思路:我国目前仍然需要坚持运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不能静止和僵化地看待比较优势理论,必须设法将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来促进这一优势转化过程,并且可以适当运用战略贸易理论培育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本文还把参与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联系起来,介绍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相关的理论,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因,然后具体分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特点,并通过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说明我国要参加当代新型的国际分工,就必须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国际分工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各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从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的趋势改变了各国的国际分工,各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在国家间展开。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发达国家正在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发展,并以高科技作为支柱产业,将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研发、设计和服务业上,而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新兴工业国家。为了我国在这种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利益,我国有必要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 根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要实现国家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强有的力的战略指导下,通过一定途径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从而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对过去的不同产业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战略——“扬长补短,结构跨越,”的产业发展战略,并说明了新战略的实施办法。在最后,本文还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同时发挥市场和国家政府的双重调节作用,应与制度创新联系起来,要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协作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