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与制度变迁研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
【6h】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与制度变迁研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范围

1.2.1选取高质量会计信息对风险管理的贡献为研究视角

1.2.2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起点

1.2.3主要讨论的问题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研究的需要

1.3.2实践研究的需要

1.4文献回顾与评述

1.4.1国外文献综述

1.4.2国内文献综述

1.4.3研究现状的评述

1.5研究思路

1.6研究方法

1.7创新与不足

2.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动因研究

2.1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界定

2.1.1概念抽象法定义——来自金融界的界定

2.1.2特征限定法定义——来自会计界的界定

2.1.3定义的特征要素分析

2.2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种类

2.2.1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品种

2.2.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种类

2.3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动因的基础理论

2.3.1有效市场假说

2.3.2 MM理论

2.3.3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

2.4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动因

2.4.1相关文献回顾和研究综述

2.4.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济分析

3.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研究

3.1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发展现状

3.1.1商业银行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角色

3.1.2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发展现状

3.1.3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发展

3.2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

3.2.1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研究基本理论

3.2.2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实证

3.3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对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的需求

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基本框架研究

4.1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4.1.1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4.1.2制度的内涵与构成

4.1.3制度起源与制度功能

4.1.4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

4.1.5制度、组织与博弈

4.1.6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4.2会计监管体系的一般构建

4.2.1会计监管的本质

4.2.2会计监管体系的内容

4.2.3会计监管体系构建的主要模式

4.2.4会计监管与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博弈分析

4.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制度设计

4.3.1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的缘起

4.3.2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制度安排

4.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的有效边界

5.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研究

5.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体系安排

5.1.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现状

5.1.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的具体构建

5.1.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模式的选择

5.1.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组织体系

5.1.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法规体系

5.2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实务与典型案例研究

5.2.1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操作现状

5.2.2衍生金融工具内部会计监管组织构架

5.2.3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与会计控制流程再造

5.2.4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运用

5.2.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检查

5.2.6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工作差错的问责制

6.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制度变迁研究

6.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制度变迁

6.1.1衍生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度变迁

6.1.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制度变迁

6.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6.2.1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6.2.2对会计核算实务的影响

6.2.3对金融统计的影响

6.2.4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6.2.5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7.XBRL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的应用展望

7.1 XBRL报告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价值优势

7.1.1基于事项法会计的XBRL报告

7.1.2 XBRL语言的技术特点

7.1.3 XBRL财务报告的流程透视

7.1.4 XBRL报告优势研究综述

7.1.5衍生金融工具信息XBRL披露的效果展望

7.2 XBRL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应用的探讨

7.2.1 XBRL财务报告的研究进展

7.2.2目前XBRL财务报告在监管中的应用

7.2.3衍生金融工具XBRL报告在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的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2008年伊始,法国兴业银行就爆出因欧股期货使其蒙受约50亿欧元的损失,究其原因是其交易员盗用客户账户进行虚假交易长达一年之久,非法投资股指期货总计达500亿欧元,是由衍生金融工具引发的又一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危机。从十几年前“巴林”银行因为投机衍生金融工具,遭受的14亿美元的巨亏,一夜之间宣告倒闭,到“兴业”银行的50亿欧元巨损,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因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引发银行危机,进而使全球金融体系剧烈动荡的事件此起彼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衍生金融工具最初是为规避金融市场因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而生,但由于衍生性金融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参与者和不同的风险态度,投机成为不可避免的交易行为。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使用,又产生新的风险,在交易过程中还将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体现出衍生金融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交易的一方有可能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优势去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失败事件的发生,在相当程度上归咎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完善的信息体系是防范衍生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风险的主要保障。据统计,至少70%的经济信息来自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利于信息需求者(至少是金融机构参与者)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内部控制,从而得出合理的风险水平估计和效益判断,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会计信息是可以取得的经济信息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带来增值作业的信息,因此比较其他信息更具有竞争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各种决策,所以本文以高质量的信息对风险管理的贡献为研究背景,探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制度安排。 目前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工商企业、个人客户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占其资产规模不大,其风险一般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品的供应者,集中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绝大部分交易量,同时也聚集着由此而来的各类风险,它是现阶段最急切需要通过会计监管来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行为,取得高质量信息的企业。 商业银行有着强大的前、中、后台系统对金融工具交易进行记录,相对容易获得国际市场上各类金融工具的报价信息,其业务和会计人员的衍生金融工具专业知识相对要高于其他行业,因此本文先行以商业银行为试点,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体系与制度变迁,是比较务实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行为,制订、推广、检验相关会计规则的有效做法,也为其他行业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进行会计监管提供宝贵经验。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是会计监管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实践,需要会计学、财务学、审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系统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创新性地提出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强调结构分析方法,不仅拓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而且在分析金融经济创新和发展问题上,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也为本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尝试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建立分析框架,探讨会计监管中的发展问题,期望以制度安排视角为会计监管理论体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思路;同时在目前尚鲜有研究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探讨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会计监管理论与实践,试图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上形成新的理论突破。 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实地研究,为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典型案例,检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制度变迁带来的信息质量影响,特别是联系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商业银行中的实施、适用等情况,探讨其带来的影响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方案(广义的制度安排),为合理安排监管主体之间、监管主体与监管客体之间、监管主体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监管客体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定位与安排提出建议。 本文以规范研究法为主,实例研究穿插其中,两者互为佐证。 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基本框架设计时,以规范研究为主。主要通过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文献,调研走访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查阅相应的官方网站等方式完成。鉴于本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借鉴国际惯例和发达国家的有关成功经验和教训,更多是规范研究中穿插案例分析。 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对信息质量影响的问题时,则是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例如对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就从监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规定着手进行的规范研究;而对上市银行年报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影响则是实证分析;对银行监管、金融统计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为主;而对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则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框架,结合市场有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套期保值理论、展望理论等,第二、三章介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安排的缘起,第四章讨论其基本框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在第五、六两章探讨其制度安排与变迁的影响,第七章则提出XBRL在会计监管技术中运用的展望。本文一共分为七章,主要思路和内容如下: 第1章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动因、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主要贡献及不足。 第2章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动因研究从财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动因进行透视。由于国外已有的对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动因的理论研究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性,我国尚处于早期研究,所以本章主要回顾国外有关研究的文献,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最后聚焦商业银行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盈余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动因上,提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需求。 第3章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研究本章从商业银行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的角色入手,结合典型案例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类型和对风险的认识;并从会计信息质量对风险管理贡献的角度,阐述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引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专题研究。 第4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基本框架研究本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理论框架,探讨会计监管的本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行为,基于规则而进行监督和管理,力求减少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根据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特点,基于会计监管理论构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会计监管中制度安排的规范力、执行力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 第5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研究本章针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缺失,根据国情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管权分配,提出构建相应的会计监管体系与模式的设想。并以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内部会计监管典型案例,进行探讨。 第6章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制度变迁研究本章围绕会计监管中制度的变迁(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探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对银行监管、金融统计的影响;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对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等。 第7章XBRL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的应用展望本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会计监管技术的提高可以推进监管效率的观点,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事项法会计理论为基础,探讨XBRL报告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价值优势。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对其应用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展望使用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