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比例问题探讨
【6h】

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比例问题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2.1国外研究综述

1.1.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研究方法与贡献

2.国有企业分红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国有企业分红问题的历史背景

2.1.1改革开放前

2.1.2改革开放后

2.2国企分红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2.2.2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保障

2.3国有企业分红的必要性分析

2.3.1国有企业已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2.3.2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内部配置资本效率低

2.3.3国有股东应该享有获得收益的权利

2.3.4政府承担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

2.3.5国有企业占用垄断资源获取超额利润却难以为公众所分享

3.现代股利政策对国企分红比例问题的启示

3.1现代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3.1.1完善资本市场假设下的股利无相关假说(MM理论)与剩余股利政策

3.1.2现实资本市场下的股利理论及股利政策

3.1.3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下的股利政策

3.2股利政策对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设计的启示

3.2.1从国有企业收益情况出发可以参考的股利政策

3.2.2从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现状出发可供参考的股利政策

4.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的比例探讨

4.1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

4.1.1现金流量

4.1.2投资需求

4.1.3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

4.1.4筹资能力

4.1.5资产的流动性

4.1.6盈利的稳定性

4.1.7其他因素

4.2现有国企分红方法的局限性及提出的改进方法

4.2.1现有国企分红方法的局限性

4.2.2提出的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致 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迷的情况下,人们最为关注的改革命题是怎样来实现国企的脱困,至于利润分红问题尚没有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中国政府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一些垄断国企利用其行业垄断地位,通过占有国有资产获得超额利润并进行过度投资,影响了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此时,如何看待国企利润问题,如何合理地进行利润分红,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地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影响国有资本的有效运营,更为严重的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资委和财政部从2006年6月份就开始起草《国务院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为国企分红作准备。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发布新闻称,已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今后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级企业,将向政府缴纳不同比例的国有资本收益。至此,国企十多年不分红的历史结束,在07年央企利润达到万亿之时,国企分红正式启动。 随着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拉开序幕,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综合目前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和各国实践经验来看,关于国企分红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府层面,只是从制定宏观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企分红制度,研究偏重于社会责任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忽视了只有国有企业不断创造价值,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考虑国有企业红利的分配及实现国有企业对出资人的社会责任。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研究国企分红,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国企分红比例,才能既保证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政府股东对于国有资本投资的报酬率要求。基于上述想法,本文试图对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比例问题进行探讨,确定适当的分配比例,实现国企生存的微观宏观价值。 一、本文的基本思路 本文的研究从国企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国有企业分红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同时指出了国有企业分红的必要性。接着对对国外现代财务理论作了简单的评述,得出了一些我国在具体分红时可以借鉴的股利理论和政策,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分配的因素,最后针对目前实施的国企分红方案指出了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内容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从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入手,分析了国企分红的历史背景。国企分红问题是与国企改革息息相关的,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也在不断地摸索。1978年之前,“统收统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体制非常简单。1979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将收支模式调整成利润分成制:利润分一部分给企业,绝大多数上缴国家。从80年代初的各种分成方式到80年代末的承包制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涉及到一对一的谈判,即政府分别与每一家国有企业就利润分成进行协商谈判。1994年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税养国家、利活企业,把国有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国有企业采用税收的形式,向国家缴税,同时告别了财政拨款的年代,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利改税、拨改贷。由于政府与国企之间关系改革尚未真正完成,国企分红问题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状态,没有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关注。随着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国企分红成为必然,文章分别从国有企业已具备较强盈利能力、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内部配置资本效率低、国有股东应该享有获得收益的权利、国有企业占用垄断资源获取超额利润却难以为公众所分享、政府承担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国企分红的必要性,得出结论国有股东同样应该享有国有企业红利的分配。 第二部分先对现代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进行了介绍,我国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建立必须借鉴现代股利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并适应我国国有企业国家股东的特点。股利理论主要就是研究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并在此结论基础上合理确定企业股利政策的理论。西方股利理论的研究比较成熟,文章按照完善资本市场下和现实资本市场下分别讨论了股利理论以及相关的股利政策,包括在完善资本市场假设下的MM理论和以此为依据的剩余股利政策,在现实资本市场中的“手中之鸟”假说、税差理论、股利信号理论和当事人效应理论等,还有使现代股利理论有了新的发展的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这些股利理论由于对资本市场的假设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从而对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分析了这些股利政策后,结合我国国有股东自身的特点,包括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特殊性,使得国有企业不必担心支付不固定的股利对于投资者关系的影响,因而可以借鉴西方的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这种比较灵活的政策,另外国有企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为了有效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倾向,提高企业的投融资效率,国有企业也可以依据自由现金流理论进行利润分红政策的设计。 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确定企业收益分配时应当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现金流量、投资需求、筹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盈利的稳定性、筹资成本、以及行业周期等方面,并分别从这些方面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分红方面的一些考虑因素。在简单的阐述以后,对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执行方案简要的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国有独资企业上交利润比例偏低、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该按照不同原则确定利润上交比例。为此结合目前我国实施的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在进行分红制度的设计时,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根据出资份额,国有企业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三类,本文分别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三类分开讨论,从而对我国现有的政策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区分为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两类来探讨,垄断企业内部丰厚的利润和充足的现金流使得这些企业过度投资及内部人分配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对于这些超额利润理论上应该全部上交,非垄断企业由于存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因此可以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可以选择企业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作为分红依据,即将企业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全部返还给股东,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分红,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依赖正确的企业资本成本,提出了可以选择的两个措施,考虑到确定国有企业股权资本的资本成本比较困难,文章认为可以以一个简化的方法解决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上交比例的问题,以流通股每股红利的调整数作为分红比例。对于参股企业来讲,社会责任并不明显,营利目的十分明确,且国有股本比重不大,因而可与普通公司等量齐观,通过现行《公司法》的修订予以调整。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 本文选题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特点,与我国目前国企分红问题紧密相关。关于国企分红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府层面,只是从制定宏观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国企分红制度,研究偏重于社会责任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研究国企分红,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国企分红比例,才能既保证国有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政府股东对于国有资本投资的报酬率要求。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成了此文。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主要是通过参考大量的有关国企改革、国企分红等理论文献,集合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的智慧,为自己的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2)理论研究 主要对企业分红、分红政策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国有企业分红的核心问题。 (3)定性分析 国有企业分红比例问题探讨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指标确定。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在研究问题的角度上,本文站在企业角度上以现代财务理论为基础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红问题予以分析,与以往研究偏重于社会责任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更具有科学性。 第二,在介绍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因素时,结合我国固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按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出资比例作为依据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当有各自上交比例的确定方法。 本文的不足: 1、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量资料并不公开,而且国有企业分红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财务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无法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合理的分红比例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微观宏观价值。 2、确定合理的分红比例是在分析影响企业收益分配的因素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的一些可利用的数据推测,并结合目前我国国企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内外的分红政策讨论,因此理论可能与实际操作情况有一些出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