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地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地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2.地方债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

2.1 地方债

2.1.1 地方债的界定

2.1.2 我国地方债增加的原因

2.2 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2.2.1 债务有利

2.2.2 债务中性

2.2.3 债务有害

2.3 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2.3.1 正相关关系

2.3.2 负相关关系

2.3.3 非线性关系

3.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地方债发展历程

3.1.1 政府公债

3.1.2 地方债融资平台

3.2 我国地方债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地方债规模

3.2.2 我国地方债构成

3.2.3 我国地方债目前存在的问题

4.国际地方债管理借鉴

4.1 美国

4.1.1 美国地方债概况

4.1.2 美国市政债券的运行机制

4.2 日本

4.2.1 日本地方债概述

4.2.2 日本地方债管理

4.3 巴西

5.我国地方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

5.2 数据来源及介绍

5.2.1 地方债分类

5.2.2 地方债数据的整理以及来源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实证结论

6.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6.1 政策建议

6.1.1 切实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6.1.2 完善地方债相关法律法规,硬化预算约束

6.1.3 加强对地方债监管,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体系

6.1.4 提高地方财政信息的透明度,科学举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地方债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地方债问题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2015年,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清理甄别后的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创历史新高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我国地方债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我国新一轮财税改革时期,就我国目前地方债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对我国地方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以期在合理控制我国地方债规模、科学举债的同时能健康持久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本文从研究政府债务相关理论及现有文献入手,介绍地方债的定义,成因,梳理了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学术界对于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种观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以倒“U”型为主。在关于地方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以不同地区为样本,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债务规模过大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要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首先梳理并分析了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我国地方债的发展主要包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债转贷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央代发地方债阶段,第三阶段是我国法律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从法律方面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其次,从地方债规模、结构、资金用途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地方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我国的地方债的现状后,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美国、日本和巴西的债务管理经验。这些国家在本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的预算硬约束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日本在地方债管理中比较有特色的计划发债和巴西政府在遇到债务危机的防范整治措施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很大的启示。
  在实证研究我国地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影响时,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数据尚未完全公开,并且我国目前地方债比较复杂,不仅包括了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债务,同时也包括地方政府借道地方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统计难度。因此,对我国地方债相关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从新的角度整理了我国地方债数据,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地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进行了分地区的研究。
  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我国地方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说明就我国整体而言,一定规模内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当地方债规模过高时反而会不利于经济的增长。(2)分地区研究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呈倒“U”型;而西部地区地方债对地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地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在适度的地方债规模下,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一旦债务规模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削弱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过多的地方政府债务将会大量的占用社会资金,对从事生产的企业等部门产生“挤出作用”,从而阻碍经济增长。随着地方债规模的不管扩大,占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挤出作用”也会随之扩大,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效应。而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有限,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通过举债筹集公共建设资金,投资市政项目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市场的发展。因此相对落后的西部的经济对债务规模容忍程度相对较高。
  最后,结合国外地方债管理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推进相关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2)完善有关政府债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硬化预算约束。(3)加强对地方债监管,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体系。(4)提高地方财政信息的透明度,科学举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