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波动联动性分析
【6h】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波动联动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1.3创新之处

2 相关文献综述

2.1经济波动的定义

2.2经济波动(周期)理论回顾

2.3“一带一路”的研究综述

2.4区域经济波动的研究概述

3 滤波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的预处理

3.1滤波方法的选择

3.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4 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微观层面

4.1典型波动值的计算

4.2国家和行业内的经济波动联动性分析

5 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中观层面

5.1实际波动值的计算

5.2国家和行业间的经济波动联动性分析

5.3经济波动联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宏观层面

7 结论与建议

7.1主要结论

7.2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后该战略构想受到广泛地关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各国经济体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周边国家彼此影响,逐渐形成了类似东盟这样的区域经济体。总之,各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经济波动的联动性是宏观中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文献对于区域之间经济波动的研究比较全面,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经济波动的联动性,国家和区域之间经济波动的联动性。从研究的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经济波动联动性的检验,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以及国家或者区域经济波动联动性的传导机制。通常,已有的文献先使用 HP滤波法分离经济系列中的周期趋势和长期趋势,然后检验经济波动联动性,最后会进一步分析跨国的传导机制,得出国家间经济波动联动性的影响因素大概分为:国家政策、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其他因素(比如金融一体化、石油和商品价格、美元和日元的汇率)等。“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的战略构想,从现有文献来说,对它的研究较少。经济波动的联动性地研究往往都是局限于和某一区域间的联系,而不是系统的将中国与这些国家群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经济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波动的联动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24个国家,并将这些国家分为6个国家群,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国家和行业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在微观层面,本文研究的是某个国家或者某个行业受到的全部波动的大小,即微观经济波动的大小,实证的结果为:行业的典型波动大于国家的典型波动。也就是说,对于某个经济冲击,行业的受影响程度要大于国家的受影响程度。接着进一步分析微观经济波动在同一国家的不同行业内和不同国家的同一行业内相比哪个传递能力更强。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内相关系数大于行业内相关系数,即微观经济波动在同一国家的不同行业内比在不同国家的同一行业内更有传递性,经济波动在国家内联动性更强。通过判定系数做进一步的分析时,也得到了经济波动在国家内更具有传递性的结论。
  在中观层面,本文研究的是国家群内各个国家或者各个行业的实际经济波动的大小。实证表明:行业的实际波动大于国家的实际波动,与微观层面典型波动的结论一致。国家间相关系数大于行业间相关系数,在实际经济波动的联动性方面,国家间联系更紧密。因此,一方面,行业在抑制冲击的扩散方面更有效力,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国家之间较高的同步性达到稳定整体经济的目的。然后,本文通过构建简单的模型分析影响国家间经济波动的联动性因素。其中,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经济波动的联动性均为正向作用,而距离越远,经济波动联动性越低。影响行业间经济波动联动性的因素主要为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比重积,行业集中度越低,行业规模越高,行业间经济波动联动性越高,联系越紧密。
  在宏观层面,研究了国家群整体经济波动的情况,研究对象从单个国家或者行业变成国家与国家,行业与行业,再到整个国家群层面时,经济波动的幅度会依次有所下降;第二,对于某一个国家群而言,不同层次的经济波动联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使不同经济层面的波动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本文题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介绍了经济周期的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部分,经济波动联动性相关研究的学习和总结。第三章对本文滤波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的预处理进行说明。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研究。第七章则针对研究的内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比如可以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抑制经济波动冲击的扩散;国家群发生整体的波动时可借助国家之间较高的同步联动性达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