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动汽车推广阶段的激励措施与选址定容
【6h】

电动汽车推广阶段的激励措施与选址定容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课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充电站建设现状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文主要工作

2.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2.1电动汽车和充电站

2.2排队论理论

2.3遗传算法仿真方法

2.4Voronoi图规划方法

3推广阶段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效益及用户补偿措施

3.1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分析

3.2充电站运营策略

3.3充电站运行效益

3.4算例分析

3.5本章小结

4短时服务机制下的充电站选址及容量优化

4.1短时服务机制

4.2充电站选址模型

4.3快、慢充方式下的充电站容量优化

4.4算例分析

4.5本章小结

5成都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化建设研究

5.1成都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5.2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布局规划的因素及规划原则

5.3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分析

5.4电动汽车商业化运作建议及政策激励

5.5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网络布局规划及展望

5.6本章小结

6总结和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提高了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并不容易,虽然它可以以电代油,大幅减少废气排放量,对于环境和能源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其高昂的价格以及大规模使用后对于电网的冲击将会是其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阻碍。因此,在推广阶段提出合理的激励政策、迎合大众行为习惯的服务制度以及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快速推广和电动汽车充电相较于传统汽车加油时需要逗留过长时间的特殊情况,采用日前申报机制对用户的充电行为进行引导,并参考用户的工资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用户的充电费用给予适当补贴。与此同时,计及了电动汽车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提出环境补偿措施。研究了不同充电站规模、补偿情况下用户和充电代理商的收益变化,为合理选取充电站建设规模提供参考方案。
  当电动汽车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本文综合考虑充电站规划建设和服务措施,提出满足用户行为习惯的快、慢充服务机制。在考虑计及了交通状况、配网约束的情况下选择最佳充电站位置以及充电站的规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充电站盈利最大化以及社会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得到各个充电站的快、慢充电设施最佳搭配比例。最终完成充电站的选址及定容。
  针对成都市近几年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为了确定进入“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期之后的发展方向,撰写了相关产业调研报告。其中,以成都市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石羊充电站为对象,了解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设施现状。并就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网络化建设进行调研,包括对网络化建设原则及影响因素的总结,对充电站选址、充电站规模以及建设相关费用数据进行采集。基于此调研报告,结合研究内容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