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研究——以团结社区为例
【6h】

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研究——以团结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团结社区为例

3.1 社区的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

3.2 社区的治理主体缺乏参与积极性

3.3 社区的治理缺少专业性

3.4 社区的治理机制不健全

3.5 社区的党组织服务能力的不足

4 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的经验总结

4.1 深圳:“宜居出租屋”式的网格化管理

4.2 北京:“社区新居民”的便民化服务

4.3 上海:社区治理的动态化调控

4.4 广州:流动人口的人性化管理

4.5 沈阳:社区治理的自治化体制

4.6 对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的启示

5 有效提升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能力的对策

5.1 增强社区流动人口居民归属感

5.2 加快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

5.3 提升社区治理专业性

5.4 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

5.5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规模城市流动人口的出现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当前社会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必然产物。这些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在进入城市后,与城市居民混住在社区中,使原本的普通社区成为一种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给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难题。这不利于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不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成都市在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在全市建立“平安小区院落”;探索形成了“三所联调”、“人民调解案例”的工作法;创新了“流动人口专项整治日”工作法;升级了信息智能系统平台。这些创新为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安差、矛盾多、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的治理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度不高;社区治理缺少专业性;治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其它城市的经验,以成都市成华区保和街道团结社区为例,论文就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强调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的治理应着眼于:增强居民归属感、加快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治理专业性、完善治理机制以及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
  成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社区治理的研究,对成都市的社区发展和治理,推动成都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