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遗民个案分析:吴嘉纪扬州文学活动研究
【6h】

明遗民个案分析:吴嘉纪扬州文学活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引论扬州:明清遗民的人生舞台及精神归宿

上篇扬州交游篇:吴嘉纪与扬州文化圈

第一章吴嘉纪“无交游”问题

第二章吴嘉纪扬州交游经历

第一节初涉扬州文化圈:顺治五年——顺治十七年

第二节“与四方之士交游唱和”:顺治十八年——康熙十一年

第三节“从此客途谁藉在”:康熙十二年——康熙二十三年

下篇扬州创作论:以康熙年间为中心

第一章吴嘉纪作品研究之再思考

第一节吴嘉纪之诗坛地位

第二节吴嘉纪诗歌“渐失本色”与“诗亦渐落”之辨

第二章吴嘉纪作品的深层解读:心灵的注脚

第一节吴嘉纪尴尬的人生境遇:角色定位

第二节吴嘉纪作品中的命运悲剧意识

第三节吴嘉纪作品中寄托的道德理想:道德心理补偿

第四节余论:遗民尾声——吴嘉纪的人生“宿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吴嘉纪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遗民诗人,著有《陋轩诗》。其诗歌在清初遗民诗中具有典型意义,与顾炎武并称为“遗民诗界的双子星座”。吴嘉纪这位名副其实的穷处于寒芦野水之间的布衣寒士,在其四十四岁的时候却因受到了一代文坛领袖王士祯的推崇而名声大噪。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二十一年,二十余年间吴嘉纪曾先后十四次到过扬州,或客居扬州进行文学活动,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因此,吴嘉纪这一时间段的文学活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本文正文分两篇。上篇为吴嘉纪扬州交游考。从历来学术界争论的吴嘉纪“无交游”问题引入,将交游经历分为前期(顺治十三年-顺治十七年)、中期(顺治十八年-康熙十三年)、后期(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三年)进行探究。吴嘉纪交游范围较广,特别是顺治十八年后,频繁往来于扬州与泰州之间,甚至是以扬州为中心,涉及镇江、南京、安徽等地;涉及友人为数较多,笔者选取了几位对吴嘉纪人生及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文人名士和交游事件进行重点考察,其他的作简略概括。通过梳理吴嘉纪的交游经历,力图描绘出诗人生活方式、处世态度、道德人格、审美情趣的变化轨迹。 下篇对吴嘉纪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深层探讨。首先对历来争论颇为激烈的吴嘉纪诗歌“渐失本色”之说,以及与之相关的“诗亦渐落”问题进行了辨正。经考证,吴嘉纪康熙元年后的“渐失本色”乃确切之说,但失却遗民本色的吴嘉纪却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期,“诗亦渐落”之言甚不可取。吴嘉纪进入扬州文化圈后的创作无论从创作数量、创作题材还是诗歌的风格、艺术手法上都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以白门烟柳、秦淮灯火还未复苏之前的扬州为背景,将个人际遇融铸到动荡多变的历史风云之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遗民这个文化现象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康熙前期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一代士人凄苦而又复杂的心路历程。 全篇以吴嘉纪扬州文学活动个案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康熙元年以后吴嘉纪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入探究,最终给予吴嘉纪一个较为合理的价值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吴嘉纪为代表的遗民群体经历标志着一个遗民时代的结束,奏响了康乾盛世的前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