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写作学视野的形声字造字思维规律研究
【6h】

基于写作学视野的形声字造字思维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为什么要研究形声字的写作思维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创新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形声字研究述评

一、形声字的资格特征与结构模式

二、“形声”的构词特性述评——“形声”二字为“并列”结构与“动宾”结构

三、有关形声字的产生途径

三、关于声符和形符的研究

四、右文说述评

(一)“右文说”的含义

(二)历代关于“右文说”的研究

五、形声字的深化研究

六、对文字学界关于形声字研究的总结

第二章:以形限声:形声字的创构思维本质研究

一、以形限声:形声字的创构思维本质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诞生,造字基础

(三)汉字的孳乳

二、偏正结构——从写作学的角度对“形声”构词特性的定义

三、对汉字的性质问题的再思考

第三章:声符本体:形声字造字的字符本质研究

一、右文说存在的主要问题——“右文”说是局域理论还是整体理论

二、形声字的分类——简单形声字与复杂形声字

(一)直接性简单性的形声字写作思维原理

(二)间接性复杂性的形声字写作思维原理

三、声符本体:形声字造字字符的本质

第四章、形声字造字行为的创构思维的案例分析

一、研究工具:写作思维学方法论与基本原理

(一)分析工具

(二)具体分析的操作程序

二、简单形声字的造字行为的创构思维的案例分析

(一)以“ba”为例

(二)以“gou”为例

(三)以“cai”为例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一)形声字造字是一种具体化修辞化的写作行为

(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主体地位

(三)“右文说”、“形声兼会意说”与“假借只借音不借义”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该课题引进了当代写作学中的写作行文措辞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六书”之“形声”进行微观的写作学研究,旨在揭示人们在运用“形声”方法造字时所运用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规律。在综合考察国内关于“形声”造字法研究的基础上,本篇论文运用了生长论和非线性等思想,结合写作思维学以及句法学和音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形声字”看做一种微观的语言文本,来揭示“形声”字的创造思维过程及其原理,从而化解语言学和文学的尖锐对立,使传统语言文学研究理论成果得到转化,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造另一种可行参照体系尽一点绵薄之力。同时,也正可以证实写作生长论、广义写作学关于文章语言不同尺度单位上思维规律的的自相似性这一猜想的真实性。
   本文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将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形声字创造(表达、写作)行为的微观研究中去,从转注的角度解释形符和声符的诞生,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现代汉语中的形声字按音节分类,以例证的方式,抽象出某一声符的基本意义,运用写作学原理明确在形声字创造过程中,是形符是怎样对声符进行限定和具体化“修辞”的,并通过此,从而揭示“右文说”的真面目,以及形声字创造的基本规律:“声音本体”基础上的“以形限声”。

著录项

  • 作者

    鲜滟薷;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正平;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字类型;
  • 关键词

    写作思维; 形声字; 造字思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