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四川的传染病与社会(1912-1937年)
【6h】

民国时期四川的传染病与社会(1912-1937年)

代理获取

摘要

民国时期四川政局动荡,民族之战和军阀派系之争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影响了各种政策的有效执行,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民国时期,四川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几乎岁岁成灾。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作为次生灾害的多种传染病大势蔓延开来,泛滥成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灾,四川各级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建立时疫医院、调查传染源、组建医疗防疫机构、及时施诊施药、引进疫苗及时接种、实行疫情报告制度等。各士绅阶层、慈善家、社会团体积极捐资劝募,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施诊施药施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灾的破坏力度。
   民国时期的四川,在对传染病防治政策的实施方面,行为主体主要有政府、社会团体和普通民众等,他们是传染病防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传染病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普通民众是受传染病影响最大群体。在长期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民众卫生意识增强,对许多传染病的病因、病原及传播途径都有了科学的认识。
   在对传染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四川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逐步建立起卫生行政体制。虽然受时局的影响,卫生事业曾停滞不前,卫生防疫机构的名称和隶属关系也屡经变动,同一机构时而改科、时而改处、时而改股,但四川的卫生行政还是在曲折中走向建制化,处于警政共管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