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隔代与亲代的教养合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仁寿县H乡为例
【6h】

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隔代与亲代的教养合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仁寿县H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价值

1.2 概念界定

1.2.1 农村地区

1.2.2 隔代教养

1.2.3 亲代教养

1.2.4 教养合力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隔代教养的研究

1.3.2 关于亲代教养的研究

1.3.3 关于教养合力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2 仁寿县H乡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与亲代教养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2.1 仁寿县H乡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

2.1.1 祖父母是隔代教养的绝对主力

2.1.2 教养者呈年轻化态势

2.1.3 隔代教养者文化水平偏低

2.1.4 完全隔代教养条件下,父母与祖辈交流、沟通的次数偏少

2.2 隔代与亲代教养过程中未形成合力的表现

2.2.1 教养观念未形成合力

2.2.2 教养内容未形成合力

2.2.3 教养方式未形成合力

3 隔代教养与亲代教养未形成合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原因分析

3.1 隔代与亲代未形成教养合力带来的不利影晌

3.1.1 对孙辈的不利影响

3.1.2 对家庭的不利影响

3.2 隔代与亲代未形成教养合力的原因分析

3.2.1 社会转型引发家庭结构变迁

3.2.2 家庭经济和物质状况制约隔代、亲代教育和谐发展

3.2.3 当地政府对早期教育缺乏管理与指导

3.2.4 文化转型因素

3.2.5 教养人缺乏科学的早期教育意识和能力

4 形成0-3岁婴幼儿教养合力的对策

4.1 加大农村乡镇政府支持力度

4.1.1 加大乡镇企业发展力度,支持亲代就近就业

4.1.2 制定政策,重视0-3岁婴幼儿教养

4.1.3 设立专项资金扶植0-3岁婴幼儿教育

4.2 加强家园--社区合力共育力度

4.3 搭建隔代和亲代合力教养交流和宣传平台,加强早期家庭教育培训

4.4 构建好的教养观念、教养内容和教养方式三位一体参考模式

4.4.1 好的教养观念模式

4.4.2 好的教养内容模式

4.4.3 好的教养方式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隔代教养与亲代教养是我国家庭教养的两种主要方式,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可造成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伴随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给0-3岁婴幼儿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和教育环境,能为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隔代与亲代能否形成教养合力,对0-3岁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切实提高隔代教养质量、发挥隔代教养最大积极作用,形成隔代教养与亲代教养合力,促进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以自己熟悉的家乡四川省仁寿县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家庭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对246户隔代教养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取现场观察和开放访谈等方法深入研究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3户隔代教养家庭状况。研究结果发现祖父母是隔代教养的绝对主力且呈年轻化态势、祖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养过程中,祖父辈交流、沟通不足。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和亲代教养在家庭教养观念、教养内容、教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未形成有效的家庭早期教养合力,容易造成0-3岁婴幼儿性格孤僻内向、自由散漫、阻滞婴幼儿智能开发、与人关系不融洽,严重者影响祖亲代交流和家庭和谐。研究还发现社会文化、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和物质条件以及教养人等因素是隔代教养和亲代教养未形成合力的主要原因。建议应该通过加大农村乡镇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家园——社区合力共育力度、搭建隔代和亲代合力教养交流和宣传平台,加强科学家庭教育培训、构建好的教养观念、教养内容和教养方式三位一体参考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隔代与亲代的教养合力。
  本论文共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框架内容是导论,主要表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文献综述,提出待解决的问题,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阐述了“仁寿县H乡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与亲代教养存在的问题与表现”,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揭示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梳理出隔代与亲代教养未形成合力的客观表现。第三部分为隔代与亲代教养未形成教养合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阐述“形成0-3岁婴幼儿教养合力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