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及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研究
【6h】

认知及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

1.1.1 Metaphor Studies in the West

1.1.2 Metaphor Studies in China

1.2 Previous Studies on Animal Metaphor

1.2.1 Animal Metaphor Studies in the West

1.2.2 Animal Metaphor Studies in China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2.1.1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2.1.2 The Featur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2.1.3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2.2 Animal Metaphor

2.2.1 The Definition of Animal Metaphor

2.2.2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Animal Metaphor

Chapter Three An Analysis of Anim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1 The Mapping Modes of Animals onto Human Beings

3.1.1 Appearance

3.1.2 Behavior

3.1.3 Character

3.1.4 Sound

3.2 A Contrast of Anim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2.1 The Similarities

3.2.2 The Differences

Chapter Four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4.1 Cognitive and Cultural Models

4.2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4.2.1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4.2.2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隐喻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但是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人们逐渐开始从认知视角研究隐喻,现代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隐喻不仅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里,更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中。语言不仅是认知活动的产物,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认知,文化三者紧密联系,近些年对语言和文化现象的认知研究越来越热。
  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动物词汇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许多隐喻都用动物词来作为源域。以动物喻人或者喻物的隐喻在语言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动物隐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是现在许多有关动物隐喻的研究都是从文化角度出发,解释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没有涉及到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双域映射理论和Laoff和Turner提出的大连环隐喻为理论基础,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语言中的动物隐喻。对比分析后,作者发现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存在相似和差异。相似方面体现在英汉语言中的同种动物形象如鹦鹉等存在相同隐喻含义,差异方面体现在相同或不同动物动物形象存在不同隐喻含义。最后,作者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
  本文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西方和中国对隐喻和动物隐喻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展示出了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双域映射理论和大连环隐喻理论。第三章是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分析,作者先展示了以动物作为源域向人类作为目标域的几种映射模型,再用动物隐喻表达式具体分析了英汉动物隐喻含义的异同。第四章是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英汉动物隐喻异同的原因。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为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的共性和个性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丰富了概念隐喻中的动物隐喻研究。实践上,有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并给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