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市S中学为例
【6h】

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市S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展全球化的需要

1.1.2 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使然

1.1.3 国际理解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有助于完善教育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理论

1.2.2 有利于为我们培养合格的“全球公民”

1.2.3 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1.2.4 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国际理解教育任务的完成

1.3 研究综述

1.3.1 学术界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构造的研究

1.3.3 中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2.1 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

2.1.1 国际理解的涵义

2.1.2 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

2.2 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2.2.1 初步实施和推进阶段

2.2.2 转折阶段

2.2.3 发展阶段

3 S中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问题及归因

3.1 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问题

3.1.1 重“双基”,轻国际理解教育情感和态度

3.1.2 重文本学习,轻交际体验拓展

3.1.3 重现有教材,轻国际理解课程资源开发

3.1.4 重外国文化渗透,轻双边文化交流

3.2 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问题归因

3.2.1 受英语教育工具观的影响,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3.2.2 教师跨文化交际素养不高,国际理解教育意识薄弱

3.2.3 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师减弱国际理解教育的比例

4 国际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实施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

4.1.1 以“精英讲堂”专题培训为手段

4.1.2 以教师赴国(境)外学习为途径

4.2 科学合理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4.2.1 校本教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运用提供素材

4.2.2 深挖现有教材,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挖掘

4.3 落实英语课堂中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运用

4.3.1 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国际理解教育的效率

4.3.2 role-play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际体验

4.4 开设英语选修课,完善国际理解教育

4.5 重视校园文化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促进

4.6 建立国际部,发挥平台作用

4.6.1 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交际体验

4.6.2 聘用外籍教师,零距离接受国际理解教育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上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地球村”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如何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是这个时代要解决的重要价值观。在这个新时代下,“国际理解教育”就诞生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而高中阶段作为形成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自然,高中英语教育承担着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任务。在高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关心和理解异国文化的国际精神,成为能他人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国际性人才。
  论文从分析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英语教学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问题提出的相关内容说明研究的产生背景,然后从国际理解教育对其理论的完善、“全球公民”的培养及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中相应的目标说明其研究的意义。总结了以往对该话题的研究,从内容上对文献综述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和归纳。该部分还主要谈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国际理解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的历史阶段对本论文研究的对象做一个介绍。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主要概括为初步实施和推进阶段、转折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三部分针对S中学现有英语教学的情况,从四个方面总结高中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知识点、应试技能的培养和文本学习,而轻国际文化的渗透和学生国际交际体验。同时分析其成因。教师方面的原因为太受英语工具观的影响和教师本身国际文化素养不高。教学环境方面表现为受应试教育尤其高考的影响,使教师只关注知识点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忽略在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中提出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问题和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主要从提高教师国际理解素养、课程资源的开发、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方面给出实施策略,再从学校国际部和校园文化为辅助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提出可行的策略。
  第五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话题和研究的意义过程,提出的实施策略做一个总结。并提出本论文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