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6h】

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综述

2.1.1 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2.1.2 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心理安全感的研究综述

2.2.1 心理安全感概念的界定

2.2.2 心理安全感的理论研究

2.2.3 心理安全感的测量

2.3 关于家庭复原力的研究综述

2.3.1 家庭复原力的概念界定

2.3.2 家庭复原力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

2.4.1 生命意义感的概念

2.4.2 生命意义感的测量

2.4.3 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2.5 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关系的研究

2.5.1 心理安全感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2.5.2 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关系

2.5.3 心理安全感与家庭复原力、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1.1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3.2 研究意义

3.2.1 理论意义

3.3.2 研究假设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工具

4.1.3 施测程序

4.1.4 数据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被试基本情况

4.2.2 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状况

4.2.3 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的关系研究

4.2.4 非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

5 讨论

5.1 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的状况

5.2 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5.3 提升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的因素与措施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转型,出现了许多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象,造成大量农村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全国妇联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中显示2012年我国的留守儿童高达6100万人,这一庞大弱势群体的教育及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已有学者大量报告了因为留守儿童处在特殊的环境及年龄阶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在2006年以后的十年间留守儿童发生伤亡事件高达239件,仅2010年以后的五年间就发生206起。调查留守儿童的生命意义感,对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留守儿童是指“儿童父母两人或一人离开家乡出去工作,儿童与父母分离时间高达六个月,年龄小于17周岁。”量化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来自四川省富顺县与安徽省涡阳县部分乡镇学校,被试就读于3-8年级,年龄大多分布在8-15岁之间。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家庭复原力问卷、心理安全感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命意义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以及探讨心理安全感、家庭复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在量化研究基础上对8名留守学生、4名老师、2名校长进行关于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的半结构化访谈。通过SPSS19.0、AMO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1.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水平较低,尤其是对生命的热诚、生活目标和积极性三个维度。
  2.儿童留守与否对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影响显著。
  3.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感与生命意义感,家庭复原力与生命意义感,心理安全感和家庭复原力均呈现显著正相关。
  4.心理安全感可以直接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家庭复原力间接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家庭复原力在心理安全感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模型的解释率为23.3%。
  5.留守儿童的性别、首留年龄段、留守时间长短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小,但在是否独生、父母外出类型、联系频率、抚养者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父亲在家的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得分最低。经常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其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的留守儿童,其父母和抚养者受教育水平越高。
  6.留守儿童的人际安全感能够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留守儿童家庭信念在人际安全感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7.非留守儿童的人际安全感能够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非留守儿童的亲密和谐、合作协调在人际安全感和生命意义感之间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