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演变及其趋势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6h】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演变及其趋势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在 201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准多个省份和地区从事低碳试点工作,重庆市作为第一批低碳试点的城市,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找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具有巨大的意义。同时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中要求更多的城市探索和总结一些低碳发展规律和经验,进而能够推广。研究重庆市碳排放演变,总结其规律是很有必要,能为政府低碳试点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1)首先介绍研究重庆市碳排放的国内外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础理论,然后概括总结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再从碳排放的估算、驱动因素、预测三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 (2)重庆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将从数量、动态度、利用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耕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其他未利用地面积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即减少量,其他农用地>其他未利用地>草地>耕地。而园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即增加量,林地>建设用地>园地>水域。从动态度可知,最大的是草地,达到0.0505,其次园地>其他未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从利用程度可知,重庆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和调整期之间变化。 (3)基于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和相关参数的修正,测算重庆市碳排放情况。耕地、林地碳吸收量总体是增加的,占总碳吸收量的95%以上,但林地的碳吸收量是大于耕地的碳吸收量。而园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碳吸收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使其总和的碳吸收量占总碳吸收量 5%以下。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主要来自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是主要碳排放来源,通过计算占总碳排放的94%以上。而其他农用地碳排放量整体变化平稳,相比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作用较小。 (4)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变化,探索碳排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 GDP、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每升高1%,分别带动碳排放增加0.478%、0.557%、0.458%、0.577%、0.016%、0.566%。单位GDP能耗、第一产业比重每上升1%,分别会引起碳排放总量减少 0.518%、0.474%。人均 GDP、第三产业比重、人口规模是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城镇化率、第二产业比重是重要驱动因子。 (5)基于ARIMA模型能够有效合理的预测出2020年重庆市的净碳排放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预测未来2020年重庆市能够完成规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