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方鲇溃疡综合症病原菌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研究
【6h】

南方鲇溃疡综合症病原菌分离、鉴定与病理形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

1.1南方鲇生物学特性

1.1.1形态特征

1.1.2分布

1.1.3生活习性

1.1.4食性

1.1.5生长

1.1.6繁殖

1.1.7养殖概况

1.2南方鲇常见细菌性病原

1.2.1柱状屈桡杆菌

1.2.2点状气单胞菌

1.2.3荧光假单胞菌

1.2.4普通变形杆菌

1.2.5其他细菌性病原

1.3细菌性疾病防治方法

1.3.1优化环境

1.3.2合理使用渔药

1.3.3疫苗的使用

2.研究目与意义

3.实验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试验鱼

3.1.2主要培养基

3.1.3主要试剂

3.1.4主要仪器

3.2方法

3.2.1 病原学研究

3.2.2病原菌鉴定

3.2.3防治药物的筛选

3.2.4病理学研究

4.结果

4.1病毒、寄生虫、与真菌检查

4.3细菌性病原菌检查

4.4病原菌鉴定

4.4.1培养特性与形态学特性

4.4.2生理生化特征

4.4.3 16SrDNA分析

4.5防治药物筛选

4.5.1药敏试验

4.5.2消毒药敏感性

4.6病理学研究

4.6.1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

4.6.2组织病理学观察

4.6.3细胞病理学观察

5.讨论

5.1南方鲇溃疡综合征病原学研究

5.1.1病毒、寄生虫、与真菌检查

5.1.2细菌性病原菌检查

5.2病理形态学研究

5.2.1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

5.2.2组织病理学

5.2.3细胞病理学

5.3综合防治措施

6.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Plate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5年在四川泸州、邛崃、新津、大邑、眉山、重庆合川等地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烂为特征的南方鲇爆发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由于病原不详,养殖户盲目用药,病情难以控制,严重地影响和制约南方鲇养殖,曾一度动摇着养殖者的信心。因此,为保证南方鲇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积极开展该疾病病原学研究是对南方鲇溃疡综合征进行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本实验从“南方鲇溃疡综合征”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DKN-1,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极生单鞭毛。生理生化结果表明,该菌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相似。进一步对其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DKN-1与豚鼠气单胞菌同源性达到99.6%,从而鉴定其为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满霉素、大观霉素、妥布霉素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消毒药中以戊二醛与苯扎溴铵的最小杀菌浓度(MBC)最低,MBC均为0.31g/ml。 对南方鲇A.caviae人工感染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A.caviae感染南方鲇,主要病变为体表形成开放性的溃疡灶,肝脏、肾脏、脾脏肿大、充出血。肠系膜充血,后肠壁变薄,且充满了黄色黏液。光镜下,骨骼肌水肿,肌纤维间隙增宽,肌纤维变性、肌浆凝固,甚至发生坏死,断裂,溶解,同时在病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网状细胞增生;肝脏索状结构紊乱,肝细胞空泡变性;肾间质充血、出血,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肾小囊扩张,肾小球肿大,肾小管结构崩解;脾脏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以上组织中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肌节结构不清,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溶解消失,空泡化呈囊状;肝细胞内大量脂滴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器明显减少;脾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质中溶酶体增多。由于病鱼多组织和器官受损及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死亡。

著录项

  • 作者

    吉莉莉;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 学科 基础兽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汪开毓;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941.429;
  • 关键词

    溃疡综合症; 病原菌; 病理形态学; 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